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劳动分红是否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劳动分红是否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时间:2024.09.07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885人
律师解析: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法规来看,劳动分红是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
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都是算作工资薪金的。
劳动分红,又称利润分红或利润分享,是指企业每年年底首先按比例提取部分企业总利润,形成分红基金,然后根据员工的业绩确定分配金额,最后以分红形式发放的劳动收入。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补交社保,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还应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按期支付工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属于违法,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陈麒兆律师

四川超卓律师事务所

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拥有8年法律相关工作经验。现执业于四川超卓律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婚姻家庭、合同纠纷、企业法律顾问、债权债务等法律服务,在办理各类刑事、民商事案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坚持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注重培养证据思维,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老赖不给工钱怎么办

    1066人阅读

    要是老赖不付工钱,你可以先找他商量,让他知道他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还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要是商量没用,你就得赶紧把相关证据收集起来,像劳动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欠条之类的。然后可以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在诉讼的时候,法院能采取一些强制手段,比如把对方的银行账户冻结,把他的财产查封等,这样就能保护你的合法权益啦。

  • 老板随意克扣员工工资怎么处理好

    1872人阅读

    要是老板随便扣员工工资,员工一开始得跟老板聊聊,把这种行为不合法这点讲清楚,让老板改正。要是聊了没效果,就去找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把情况反映一下,希望能在公司内部解决。要是公司内部解决不了,那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直接去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在劳动仲裁的时候,员工得准备好一些证据,像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之类的,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了。

  • 老板拖欠工资告劳动局有用么

    1934人阅读

    老板要是拖欠工资,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挺管用的。你既可以自己跑去劳动管理局去投诉,也能提交劳动仲裁申请,让老板把欠的工资给结了,还能要25%的经济补偿金呢。这些办法能很好地保障你的合法权益,让你能拿到应得的钱。

  • 劳动法工资拖欠规定是什么

    1077人阅读

    《劳动法》规定,单位不能欠劳动者工资。要是真有拖欠的情况,劳动行政部门会先催着支付,还会进行处罚。要是双方因为工资问题起了争议,那就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去申诉。要是对仲裁的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去打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