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纠纷精选解答 > 员工隐瞒病情工作中死亡怎么办

员工隐瞒病情工作中死亡怎么办

时间:2024.04.25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纠纷 阅读:1473人
律师解析:
针对员工在正常工作日内突患疾病的特殊情况,如在此过程中不幸去世,通常可归类为"工伤",其责任将转嫁至雇主单位;反之则并不属于"工伤"范畴,自当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在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中有具体规定,职工只要是在工作时间及岗位上突发疾病并最终导致不幸身故,或者虽获及时救治却在发病后短短48小时内仍告无效,方可被认定归入"工伤"范围。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旷工或离职,简单来说,就是员工未经允许或没有合理理由,不去工作或者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在我国,这种行为通常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员工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工作职责,而且必......

如果雇佣的家政人员(如打扫卫生的工人)在工作时候发生意外摔伤,通常情况下,雇主(即家庭主人)需要负责。这是因为雇主有义务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保障雇员的工作安全。具体来说......

五险一金是指由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具体包括以下几项:1.养老保险:为保障职工在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按照国家规定,2.医疗保险:为保障职工的医疗需求,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误伤工友,我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执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任务中,劳动者对同事造成意外伤害属于职业伤害,雇主需负责职业保险;非职务行为导致的伤害不属于职业伤害,员工和雇主责任划分明确。

    浏览量:1246 2024-06-09
  • 职工被判刑后是否还享有工伤待遇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即使被收押,工伤员工也不能暂停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有当员工失去享受待遇的资格、明确拒绝参加劳动能力鉴定或拒绝接受相关治疗时,才会被判定不能继续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浏览量:1256 2024-06-09
  • 施工企业工伤保险如何正确入账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建筑行业会计处理工伤保险遵循这样的流程:预提时,公司层面的保险费计入“管理费用-保险费”,员工个人部分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并在“其他应付款-某某保险公司”有明细;实际支付时,在“其他应付款”反映给保险公司,同时通过“银行存款”借方记账,体现资金支出。

    浏览量:1076 2024-06-09
  • 工伤辞职如何获得失业金,和补偿金

    1868人阅读

    工伤认定赔偿后,劳动者如离职,雇主需向工伤保险管理机构提交补偿申请。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时,工伤保险基金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雇主也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各地政府制定。失业者凭失业登记和个人身份证明即可办理失业保险金领取手续,领取期限从登记之日起计算。

  • 五级工伤退休新规定是什么

    1750人阅读

    劳动者因工伤致残可向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一次性伤残补贴,五级伤残者可获18个月工资补偿。劳动合同继续有效时,用人单位需保留劳动关系并安排合适岗位,如无法安排则支付70%工资作为伤残津贴,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 工伤员工如何辞退

    1576人阅读

    工伤员工的雇主不可擅自解雇,未得法律授权解雇需付双倍补偿金。经济补偿根据员工在本企业工作年限计算,满一周年算一资历量,满六个月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按半月工资补偿。若员工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则按三倍支付,补偿年限不超过十二年。工资指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

  • 工伤申请仲裁需要哪些材料

    1747人阅读

    关于因工伤引发的劳动争议,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以下资料:申诉状(三份,两份递交,一份自留),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工伤证明材料(如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按立案审查要求,可能还需提交其他被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提交申诉状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注明接收仲裁文书的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