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微信群辱骂他人报警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微信群辱骂他人报警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时间:2024.04.28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340人
律师解析:
在此类事件中,若导致受害方遭受伤害的言论是通过微信群进行传播和发表的,则受害方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寻求帮助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涉及到的辱骂者以及受害方之外,通常还会存在其他无关人员。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明确,这样的微信群实际上已经具有了网络公共空间的性质。这样,如果行为人敢于在这样的场合公开发表侮辱性言辞,那么他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一般的违规行为将可能受到五日内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的惩罚;
然而,如果其行为更为严重,例如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生理或心理创伤,那么无疑他将会接受五日以上、至多十日的拘留,同时还可能被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群里骂人犯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不当的言语攻击和谩骂虽多未被视为犯罪,但超出必要限度或造成身心伤害时,需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权、排除妨碍、消除风险、归还非法所得、修复受损财物等必要补救措施。

    浏览量:1047 2024-05-12
  • 发生口角没动手报警怎么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口角纠纷未升级至肢体冲突时,警方接到报警后会迅速介入调解,防止事态恶化。若争吵行为严重干扰他人生活,警方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行政处罚,如拘留或罚款。若行为触犯刑法,将面临刑事追责。调解失败或行政处罚后民事争议未解决,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浏览量:983 2024-05-12
  • 网上在双方都同意下拍裸照可以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合法范围内,自愿的两方间传播裸照不构成违法。但公开发布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者将面临罚款和拘留。若被发布者认为名誉受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者承担经济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浏览量:828 2024-05-12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微信群里公然辱骂他人违法吗

    1502人阅读

    在微信社群恶意谩骂他人,情节严重即违法,或构成侮辱罪。此行为指在公共或网络平台上用恶劣、伤害性言语攻击他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若违法但未达刑事责任,将面临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等治安处罚。

  • 怎样才能认定为诽谤

    1424人阅读

    该行为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信息是足以诋毁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却故意为之,且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名誉受损的不利后果,甚至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 侮辱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531人阅读

    调戏及侮辱罪的构成要素有四:一,侵犯受害者人格尊严与名誉权;二,行为人故意捏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受害者人格形象和名誉,且情节严重;三,犯罪主体为具备法定年龄及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四,行为人主观故意。

  • 辱骂他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

    1984人阅读

    辱骂虽不道德,但不一定构成寻衅滋事。若公共场合侮辱谩骂严重到破坏社会秩序,则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此罪侵犯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日常生活准则。犯罪多发生在公共场所,损害公民人身、人格或财产。但主要目标是挑战公共秩序,蔑视道德和法制。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殴打无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