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拆迁安置精选解答 > 破坏乡村道路会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破坏乡村道路会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时间:2024.05.19 标签: 征地拆迁 拆迁安置 阅读:1447人
律师解析:
(1)对于因个人、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相关组织的过错而引发的公路路产破坏事件,受损方应当依照公路管理机构所制定的赔偿标准和方式,支付相应的路产损害赔偿费用。
(2)任何蓄意毁坏国家乡村公路的行为,均违反了中国《刑法》第117条及第119条第1款的明确规定,构成了破坏交通设施罪
根据法律规定,此类行为将面临刑事处罚。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对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等交通设施进行破坏,或者实施其他可能导致交通工具倾覆、损毁的行为,从而威胁到公共安全。这是一种针对特定交通设备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3)若行为人实施了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等交通设施的行为,且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但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如果行为人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并因此造成严重后果,那么他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
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
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老旧小区改造包括的内容有:1、基础设施改造,一般是可以改造提升小区内部的供水、供电、排水、以及还有道路、供气、消防、生活垃圾分类和移动通信等相关的的设施。2、完善类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包括的内容有:1、基础设施改造,一般是可以改造提升小区内部的供水、供电、排水、以及还有道路、供气、消防、生活垃圾分类和移动通信等相关的的设施。2、完善类改造,......

房屋的安全鉴定通常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这些机构可能是由政府部门认证的,也可能是私营的,但都必须具有相关的资质和证书。如果你需要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可以联系当地的房屋......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违建房屋已建成是否仍需拆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罚款并非违章建筑的最终解决方案,拆除仍需依法执行。只有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得到规划、房管和国土部门的认可,变为合法建筑,才能避免被拆除。罚款仅是对非法行为的惩罚措施。

    浏览量:1397 2024-06-11
  • 违建拆除能否获得补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违章建筑未经合法许可,违反规划法规,在非指定区域施工。通常情况下,这类建筑不涉及赔偿或补贴问题,因为它们的合法性本身就存在问题,不受相关法律保障。

    浏览量:1013 2024-06-11
  • 河道边违建拆除,会有补偿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河道周边违法建筑拆除行动不涉及补偿费用,因为这些违章建筑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规,应接受美化与改造。违章建筑指未获得拟建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原址、选址建房意见书,在规划区域外建设的建筑物。拆除后,无需对涉及方进行补偿费用发放。

    浏览量:1406 2024-06-10
  • 农村有户无房安置规定是什么

    1506人阅读

    农村无房户的安置政策是由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政策法规自主决策,通常可以申请安置住房或领取补贴,但无法享受有形财产补偿。此情况在空挂户、企业破产清算、毕业生无固定居所等场合都可能发生。

  • 集装箱房屋属于建筑吗

    1567人阅读

    的确,未经申请或未获批准擅自建设的集装箱式住房、车库等,若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和规划许可证,则属违法建筑。违规建筑需满足两个条件:具规模和稳定性,违反法定程序且未经审批。集装箱房子流动性强,不构成稳定建筑,但如用于仓储占用公共用地,影响环境或居民生活,城市管理机构可介入要求搬迁。

  • 湖北拆迁安置标准是怎样的

    1881人阅读

    湖北省拆迁安置标准制定涉及产权交换补偿,主要考虑被征收房屋价值,不低于征收决定公告发布日市场价格,并委托专业机构评估。搬迁费和临时安置费则按各城市规定和计算方法确定,具体数额和计算方式可查阅政府文件。

  • 拆迁协议与协议拆迁的区别是什么

    1153人阅读

    拆迁协议涉及政府征收部门与被拆迁房屋产权拥有者,规定拆迁后的经济赔偿;而协议拆迁则涉及开发商与房产所有者,探讨是否实施拆迁。法律效力上,前者遵循行政诉讼法,后者则通过民事协商或诉讼解决争议。两者在主体、内容和法律效力上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