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学校侵权精选解答 > 未成年开宾馆碰到查房会告诉家长吗

未成年开宾馆碰到查房会告诉家长吗

时间:2024.05.19 标签: 损害赔偿 学校侵权 阅读:1443人
律师解析:
在招待未成年人留宿之际,需严格核实并登录他们的个人身份信息,同时详细询问并记录下他们的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方式。若未成年人居住在共同住房中,应同样进行询问并记录与该未成年人共居者的身份信息及其与该未成年人间的亲属关系。对于年龄未达16岁的入住者,必须确定至少有父母等法定监护人或者经法定监护人委托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陪同。如未能找到上述陪同人员,则须立即与其父母等法定监护人取得联系。如果无法与之取得联系,则必须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此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第二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学生喝酒打架的处理方式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打架行为严重,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以及《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进行处罚,警方可能会介入调查。涉事学生可能......

如果小孩在学校受伤,责任的划分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1、学校在管理和监督上存在过错,学校需要承担责任。 2、其他学生的过错行为造成造成伤害的学生和他的家长可能需要承担责任......

冷静处理: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情绪化地回应打人行为,以免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了解情况:向孩子询问打人的原因,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以便找到问题的根源。教育引导:向孩子解......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住校生被打,学校是否应负全责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学校对住宿生的人身攻击责任如下:未成年人受害,学校因管理失职需全责;大学生在校内遭校外暴力,学校无直接责任;但如校方未尽安全管理与教育义务,对校外攻击行为需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浏览量:1496 2024-06-10
  • 大学生意外坠楼,学校应赔偿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校方对大学生坠楼事故的责任归属视具体情况而定:设施老化或防护不全导致的,校方需担责;事故由学生个人因素引起,则学校无需负责。这基于大学生通常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较高认知自控能力。

    浏览量:1282 2024-06-10
  • 学校食堂中毒事件,学校应担责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负有法律义务,包括教育、管理和保护。无论学生年龄,食堂中毒事件,学校均需担责,即使学生已成年。因此,校园内食品安全问题,学校责任不可免。

    浏览量:938 2024-06-10
  • 教育机构被投诉了会罚款嘛

    1194人阅读

    针对私立教育机构投诉,请联系当地民政局和教育局。公立教育机构问题,可向人社局或教育局申诉。涉及违规行为的,可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举报。确保您的权益得到保障。

  • 老师可以对学生动手动脚吗

    1380人阅读

    教师对学生实施暴力行为违法。适度体罚不构成犯罪,但造成轻微伤及以上伤害,教师或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甚至刑事指控。学生自卫需审慎评估,正当防卫除外。双方互殴均违法,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在校学生刑事犯罪怎么处罚

    1339人阅读

    涉及未成年人犯罪,需明确其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须承担刑事责任,而十四至十六岁者犯重罪如杀人、伤害、强奸等也须负责。十二至十四岁者犯故意杀人、重伤等恶劣罪行,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后,亦须承担刑事责任。

  • 学生打架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1753人阅读

    该产品存在以下问题:含有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未含有标注的功效成分,对疾病诊治构成潜在风险;标识的治疗范围过于广泛,可能误导疾病诊断与治疗;缺乏宣传中的急救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