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公诉案件中的诽谤罪如何认定

公诉案件中的诽谤罪如何认定

时间:2024.06.07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141人
律师解析:
诽谤罪公诉案件中所涉及的通常是捏造事实并采用公开方式严重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要确定某项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审查: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恶意、其所散布的信息是否属实、以及该行为是否切实地降低或损毁了受害者的社会评价。除此之外,诽谤行为还需发生在公共场所,且对他人的社会声誉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使用网上找到的身份证实名制是否构成违法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擅自使用或公开他人私隐信息,包括体貌特征和身份证号,皆属违法行为,可能触犯刑法或遭受行政处分。此行为侵犯姓名权、名誉权和财产权,违反《居民身份证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者可能导致诈骗等犯罪,将面临刑事惩处和罚款。

    浏览量:1175 2024-06-29
  • 捉奸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私人卧室拍摄配偶出轨照片,如非非法侵入且用于维护合法权益,可能不侵犯名誉权。在他人住所或酒店床铺取证需谨慎,可能涉及人格或精神伤害责任。在公众场合,只要未侵犯私密性,收集证据通常合法。但所有行为应确保正当且不构成侮辱,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浏览量:1131 2024-06-29
  • 在微信上骂人是否合法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微信交流中,务必遵守法律,禁止谩骂侮辱他人,否则可能触犯侮辱罪,轻则面临5日拘留或500元罚款;情节严重者拘留10日并罚款,涉及恐吓、诽谤、陷害、侵犯隐私等行为皆属违法,公安可依法惩处。保护他人权益,维护网络环境和谐。

    浏览量:1474 2024-06-29
  • 诽谤罪公安机关有权侦查吗

    1737人阅读

    依据我国法律,公安机关对诽谤犯罪拥有侦查权。但诽谤犯罪多属自诉案件,仅在受害人提出诉讼时处理。当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公安机关可立案调查,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因此,在诽谤案件中,公安机关的介入需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确保公正、合法的处理。

  • 诽谤罪是怎么定的

    1870人阅读

    诽谤罪指故意捏造并传播虚假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且情节严重。此罪的受害对象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实施时,需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播足以贬低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虚假事实,且情节严重。此罪只能由个人实施,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

  • 诽谤罪传播多少人

    1713人阅读

    有关散步谣言的法律条文规定,若某诽谤性信息被点击、浏览次数总计超过五千次,或转发次数超过五百次,即视为“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构成刑事犯罪,需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旨在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保护公民名誉权不受侵犯。对于恶意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法律将予以严厉打击,确保网络环境健康有序。请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

  • 微信诽谤罪怎样定性

    1969人阅读

    使用微信传播谣言可能触犯诽谤罪,指故意编造并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声誉,情节严重者构成此罪。谣言被浏览五千次或转发五百次即视为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诽谤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