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财产分割精选解答 > 房产写孩子名字,离婚时如何分割

房产写孩子名字,离婚时如何分割

时间:2024.08.28 标签: 婚姻家庭 财产分割 阅读:1236人
律师解析:
在婚姻持续期间购置之房地产财产权利证书上仅列明了其子女的姓名,若要清晰明确这一不动产的所有权,必须仰赖权益证书上所载明的产权人的举证。
也就是说,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否则该房产证上所登记的所有者应被视为其子女。
在处置离婚相关事件时,夫妻不得将此房产视为婚姻双方共有的财产而进行分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七条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
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离婚时,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归夫妻一方所有;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要看情况,房产只登记在了一方名下,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未登记一方有证据证明购房时有出资行为,则法院一般会判决房屋归属登记方名下。如果是双方名下则平均分配。......

情侣共同买房分手了房子按照共有财产进行划分。情侣对共有的不动产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按份共有该套房产,即情侣可以根据买房时所付房款比例分割这套房产。按份共有,是指共有人分别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协议离婚后财产可以重新分配吗

    周玲律师

    1、离婚时,未对婚姻续存期间财产进行分割,离婚后双方可协议分割或通过法院诉讼分割:2、离婚时,一方隐瞒或藏匿婚姻期间属于夫妻共有的财产,离婚后被对方查获,对方可通过法院诉讼要求重新分割。

    播放量:1021 2022-06-09
  • 婚前财产公证流程

    周玲律师

    1、当事人要准备好公证需要的材料。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未拿到产权证的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等能证明财产属性的证明等。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4、双方当事人当着公证员的面在婚前财产协议书上签名。至此,婚前财产公证的程序履行完毕。

    播放量:832 2022-06-09
  • 夫妻一方去世共同财产应该如何分配

    万鹿勇律师

    1、夫妻共同财产分配。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共同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2、夫妻死亡一方遗产分配。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播放量:596 2022-06-09
胡梦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

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深耕婚姻家事十余年,办案近千起,在婚姻、继承、财富管理与传承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擅于将诉讼经验与各类财富管理工具相结合,多次办理标的额巨大、涉及股权分割、家族财富传承,以及涉外、涉港澳台等跨地域、跨领域的疑难复杂案件。深圳电视台《约见大律师》特邀嘉宾、央视《律师来了》主场律师、深圳卫视《辣妈学院》特邀专家。

咨询该律师
  • 离婚后财产分割无法执行的怎么办

    1240人阅读

    离婚后财产分割无法执行时要先明确原因。若对方不履行协议或判决,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强制执行会查询被执行人名下财产,有可执行财产就采取查封、扣押等手段。若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程序可能暂停,发现财产再重新开始,当事人也可搜集线索提供给法院维权。

  • 故意破坏他人财产多少钱

    1248人阅读

    依据相关司法解释,故意损坏他人财产达5000元及以上可能触犯故意毁坏财物罪,这是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未达此数额一般为民事侵权行为,所有者可要求侵权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处理时,涉刑事犯罪应报警由公安侦查,民事侵权可先协商,无果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故意破坏公共财产怎么处理

    1473人阅读

    故意破坏公共财产会面临多种法律后果。民事上要承担赔偿所有者损失的责任,包括修复费用和价值降低等损失;行政方面,未构成犯罪的破坏行为可能受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或拘留;情节严重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将依刑法判处相应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 故意破坏他人财产需要坐牢吗

    1525人阅读

    故意破坏他人财产是否坐牢要看具体情况。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需坐牢,“数额较大”有标准且各地有别。未达数额较大标准或情节不严重不用担刑事责任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若有从轻、减轻情节,法院量刑时会综合考量,可能判缓刑,不一定实际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