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1.在
刑事诉讼里,
未成年人通常可作证。
其具备作证能力的前提是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
若未成年人理解作证意义与要求,能准确陈述所感知事实,便可作为
证人。
2.不过,未成年人作证时要格外注意保护其合法权益。
比如,询问方式要恰当,防止给其带来不必要心理压力;
对于可能伤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内容,需妥善处理。
3.法院审查未成年人
证言时,会综合考量其年龄、智力发育状况、证言可信度等因素。
若证言有疑问或不确定,法院会结合其他
证据综合判断。
比如,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可能因其认知有限,证言准确性存疑,此时法院会参考现场勘查情况、其他
证人证言等,来确定该未成年人证言的证明力,从而更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确保司法公正既维护法律尊严,又充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小胡是未成年人,在一
盗窃案件中声称目睹了小李盗窃过程。但小胡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其证言不应被采纳。而警方认为小胡能清晰描述事情经过,具备作证能力,双方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1、依据法律规定,在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若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理解作证意义与要求并准确陈述事实,就可作为证人。小胡若符合这些条件,其有作证资格。
2、法院审查小胡证言时,会综合考量其年龄、智力发育状况、证言可信度等因素。若证言有疑问,法院会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以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同时保护小胡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