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1.根据《
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在特定情况有权决定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
管制、
拘役或者能独立适用
附加刑。
比如某人可能被判处一个月拘役,这种情况就有可能适用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
有期徒刑以上
刑罚,且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
例如
犯罪情节相对较轻、平时表现良好的犯罪嫌疑人,即便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怀孕、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且采取取保候审不会有社会危险性。
像患有严重心脏病需要长期治疗的犯罪嫌疑人就可能在此范围内。
羁押期限已满,但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2.另外,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
取保候审条件,却既不能提出保
证人,也不交纳
保证金,那就可以
监视居住。
3.需留意,取保候审是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
案情回顾:小何因
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审查。小何可能被判处管制,且平时表现良好,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同时,小何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活无法自理,继续
羁押不利于其病情治疗。但小何既不能提出保证人,也无力交纳保证金。检察机关对是否对小何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存在争议。
案情分析:1、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小何可能被判处管制,且采取取保候审无社会危险性,同时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符合取保候审条件。
2、由于小何既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可对其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此外,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