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结婚做公证有法律效应吗
时间:2025.04.22
标签:
诉讼仲裁
公证
阅读:1169人
律师解析:
1.公证效力需视情况而定
未
结婚时做的公证是否有
法律效力,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2.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况
通常,若公证事项符合法律规定,且公证程序合法合规,那么这份公证就具有法律效力。
比如,未婚的双方对
财产权属等方面进行约定,并到公证机构办理了公证。
只要该约定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是自愿达成的,这份公证就能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在后续涉及相关财产问题时可作为有效依据。
3.可能无效的情况
然而,如果公证事项本身
违法,或者存在
欺诈、
胁迫等致使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公证可能会被认定无效。
例如,有人为了逃避
债务,通过
虚假的方式进行财产转移公证,这种违法的公证自然不具备法律效力。
4.总结
所以,判断未结婚时所做公证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公证的具体内容、程序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存在影响公证效力的违法违规因素。
案情回顾:小朱和小丽在未结婚时就财产权属进行了约定,并办理了公证。之后,小朱的
债权人找到小丽,称小朱是为逃避债务才进行
财产公证转移财产,要求认定该公证无效。小丽则认为公证程序合法,内容也是双方自愿约定,应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因此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1、一般情况下,若公证事项符合法律规定,程序合法合规,像小朱和小丽对财产权属约定并公证,且内容真实、自愿,该公证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2、但如果存在违法或欺诈、胁迫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公证可能无效。若小朱确实是为逃避债务虚假公证财产转移,那么此公证可能因违法而被认定无效。所以需看具体情况判断公证效力。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