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情况下,逃税的违法行为将构成逃税罪;但与此不同的是,漏税却并不构成法定的刑事犯罪。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纳税人若采用欺骗或隐瞒等方式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故意不予申报,从而逃避缴纳相应税款,且逃税额达到了法定标准——数额较大且占据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者,将会受到法院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民事责任。
偷逃税款金额达到一百万元人民币,那属于违法行为,犯罪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同时还得交罚金。这段时间里,税务部门可以追缴犯罪者没交的税款、滞纳金,还可以对没交的税款部分处以50%到5倍之间的罚款。
偷逃税款达300万是数额特别巨大的犯罪行为,依据我国法律,这类罪犯将被判处3到7年有期徒刑,并交高额罚金。税务部门也会追缴未交的税款和滞纳金。如果多次偷逃税款且未处理,累积金额会一起算在处罚内。
涉嫌逃税2000万人民币,可能构成逃税罪。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通过欺诈、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大额税款(超过100万且占比超过10%)。因此,2000万涉案金额属于数额巨大。这类违法行为会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和罚金。
偷逃3000万元税款属于逃税行为,严重违反税法且损害国家税收。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具体看情况和手段。逃税罪的惩处考虑逃税金额、手段以及补缴情况。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处罚可能免于刑事处罚,但五年内受过刑罚或两次以上行政处罚者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