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利用职务便利泄露他人
个人信息,极有可能构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下从三方面介绍其后果及应对办法:
需承担的责任
1.
刑事方面:
若
情节严重,泄露者会被追究
刑事责任。
依据《
刑法》,违规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
拘役,可并处或单
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罚金。
2.民事方面:
被
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承担
民事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涵盖因
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
经济损失,以及
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3.行政方面:
相关部门会对侵权人进行
行政处罚,常见的是罚款。
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职务人员泄露,要及时收集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相关
证据,向公安机关
报案。
同时,可通过
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
赔偿损失。
此外,涉事人员所在单位也可能会依据内部规定,对其作出纪律处分。
案情回顾:小朱是某单位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之便将客户小丽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小丽发现自己频繁收到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小丽认为小朱的行为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要求小朱承担责任,而小朱则认为自己并非故意,不应承担如此严重的后果,双方因此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1、刑事层面:若小朱泄露信息情节严重,依据《刑法》,他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民事层面:小丽有权要求小朱承担民事
赔偿责任,包括经济损失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3、行政层面:相关部门可对小朱给予行政处罚,如罚款。小丽应及时
收集证据报案,也可通过民事诉讼索赔,单位也可能对小朱作纪律处分。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