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1.
未成年人有
起诉立案的权利
未成年人可以起诉立案。
从法律层面讲,未成年人作为民事主体,具备民事权利能力。
当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是有权
向法院提起诉讼的。
2.起诉时的
代理情况
不过,起诉过程要视未成年人的
民事行为能力而定。
若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不满八周岁;
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这时需要
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诉讼行为。
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等
监护人,他们会代表未成年人完成起诉相关事宜。
3.起诉的法定条件及
立案流程起诉要符合一定的法定条件。
比如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得有明确的被告,还要有具体的
诉讼请求以及事实理由,并且案件要属于法院受理
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
管辖。
法院收到起诉后,会对这些条件进行审查。
若符合
立案条件,法院就会予以立案受理,进而启动
司法程序,以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13岁的小许在学校被同学小李故意绊倒摔伤,身体多处擦伤且手臂骨折,花费了不少医药费。小许的父母多次找小李父母协商
赔偿事宜,但小李父母认为是小许自己不小心摔倒,拒绝承担
赔偿责任。小许父母决定为小许维权,以小许的名义
向法院起诉小李及其父母。
案情分析:1、未成年人作为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小许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2、小许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诉讼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3、小许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小李及其父母,有具体的赔偿诉讼请求和受伤的事实理由,若也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法院审查后会予以立案。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