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案件可能会启动再审程序。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对审判程序影响不大。再审是为了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发现新证据,或者原判决有实质性错误,案件可能会被提请再审。
取保候审届满一年后,案件的后续处理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证据还没有完全收集好,或者案情比较复杂,那么继续调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相反,如果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能够做出公正的裁决,那么可能就会结束深入调查,进入后续的司法程序。总之,是否继续调查要看案件的发展和证据是否充分。
在刑事案件中,当事人被拘留37天后,要是没被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当事人也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是要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而且在特殊情况下,就算已经被逮捕了,当事人也能申请改强制措施。
在法律实践中,申请再审不影响执行程序。但启动再审时,法院会暂停原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的执行,除非涉及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被执行人不能利用再审逃避执行。再审申请通常向上级法院提出,若涉及人数众多或双方均为公民,也可向原审法院申请。
经法院批准撤诉后,当事人仍有权重新起诉。若原告自行撤诉或被法院裁定撤诉,原告有权以相同诉求再次提起诉讼,法院应受理。然而,对于已撤诉或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若在六个月内无新事由和原因再次提起相同诉求,法院将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