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刑事诉讼能不能撤诉

刑事诉讼能不能撤诉

时间:2024.02.20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954人
律师解答:
能。
律师解析:
撤诉即撤回起诉,也称撤销诉讼,它是指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机关、自诉人提起诉讼后,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或裁定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法院申请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后撤回自己的起诉。
目前我国刑事公诉案件,法律并没有明确撤回公诉的规定,自诉案件可以撤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
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员工向公司借款的行为当然不构成挪用资金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员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把公司的资金借给别人的才构成挪用资金罪。至于员工和公司之间存在的这种......

胥斐律师
胥斐律师
17706227327
咨询我

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非法经营罪的犯罪主体除了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之外,还包括单位,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客观方面是违反国家法律......

胥斐律师
胥斐律师
17706227327
咨询我

挪用资金罪的具体情形:一、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二、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

胥斐律师
胥斐律师
17706227327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胡静律师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播放量:1454 2023-06-06
  • 聚众斗殴与聚众扰乱社会有什么不同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491 2022-06-15
  •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吗

    杨少宁律师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对于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贿赂也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播放量:1261 2022-06-15
胥斐律师

北京市盈科(苏州)律师事务所

胥斐律师,毕业于江苏南京大学,现为北京市盈科(苏州)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中华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盈科(苏州)律师事务所人才战略委员会主任、内核委员会主任。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学习,执业以来,尤其精于经济类犯罪的刑事辩护、商业纠纷、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债务追偿、婚姻及非诉讼案件的处理。胥斐律师乐于助人,工作认真,办事严谨,讲求团队合作。在执业过程中,以勤勉谨慎、恪守职责、诚信、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办理了很多专业性较强的法律事务,赢得了当事人信任。本律师既有扎实的法学理论素养,又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长期以来秉承诚信、踏实、负责、求精的服务理念,愿以本人的学识和经验为您排忧解难。

咨询该律师
  • 恶意别车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1219人阅读

    故意别车一般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我国交通法严格规制如追逐驾驶等威胁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别车虽违法,但与在高速上恶意追逐竞赛相比,其危害程度较小。因此,别车行为并未被视为严重的犯罪构成要件。

  • 伪造公文认定不构成犯罪怎么处罚

    1438人阅读

    故意篡改或伪造企业公文,根据法律规定,将受到10至15天拘留和最高1000元罚金的处罚。这包括未经授权修改、变造、买卖公文、证书等,以及非法购买、出售或使用虚假票据、证件等,损害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 知道对方怀孕故意踢什么罪

    1364人阅读

    在人文社会,殴打怀孕妇女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伤害程度,施暴者将受到拘留、五至十天监禁及罚款等处罚。立案标准包括伤势鉴定、故意非法损毁他人身体健康和达到法定轻伤、重伤标准。

  • 智障儿童国家有什么政策

    1284人阅读

    针对长期拖欠债务的“老赖”,我们可采取多种解决方式:一,积极协商寻求妥善方案;二,依据有效仲裁协议申请仲裁,确保权益得到公正维护;三,收集充足证据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赢得法律判决后,对方若仍拒绝履行,当事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