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决已生效后发现未经劳动仲裁的情况应如何应对在法律程序上,未经劳动仲裁是不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劳动仲裁被视为解决劳动纠纷的首要步骤和前置条件。一旦劳动争议出现,应首先选择适用劳动仲裁这一途径来解决问题,只有在仲裁无果或者当事人一方明确提出仲裁请求时,才可进一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首先,准备好相关申请材料,如规范的申请书、详细的个人身份证明文件以及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等;其次,向法院提交申请后,法院会按照相关程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深入调查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执行措施。
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有两种情况:对于一裁终局的案件,仲裁委裁定后即生效,不需要经过其他程序。而非一裁终局的案件,送达双方后15天内如果双方都没有上诉,那么裁决书就生效了。一裁终局包括一些小争议,如劳动报酬、工伤医疗、经济补偿等,以及劳动标准执行方面的争议,总金额不能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的12倍。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需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若裁决为终审裁决,则自裁决书发布之日起生效;其二,若并非终审裁决,那么在当事人接到裁决书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若未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该裁决书将自动生效。
劳动仲裁裁决书不是在诉讼后失效,而是在一方接到裁决书后15个自然日内上诉时失效。如果一方在期限内上诉,裁决书就没有法律效力。只有当各方都没有在期限内提起诉讼时,裁决书才会生效。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但裁决并不是最终决定,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