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区别:(1)在意识因素方面。
行为人对危害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确定性认识有所不同。
直接故意既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也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间接故意只能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不能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
(2)在意志因素方面,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抱着希望发生的态度,间接故意表现为放任的态度。
间接故意虽然不是积极主动地追求危害结果,但也丝毫没有采取措施来防止结果的发生。
(3)从这两种故意发生的情况看,直接故意直接存在于追求危害结果的
犯罪行为之中,因此,具有直接追求性的特点。
间接故意则必须以追求其他一种目的的行为为前提,因此,具有伴随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间接故意不能单独产生和存在,只能伴随着行为人的其他行为和其他心理状态而出现。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