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学校侵权精选解答 > 老师打学生怎么投诉

老师打学生怎么投诉

时间:2024.02.21 标签: 损害赔偿 学校侵权 阅读:1432人
律师解析:
可以到当地教育局的行政部门进行投诉。
凡教师有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除批评教育外,并视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给予以下处理:
1、情节较轻且是初犯的,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负责帮助教育;情节较重的,由副校长、校长负责帮助教育。
2、情节较重,但没有造成后果者,教师应向学生本人和家长道歉。学校扣除当事人一个月岗位责任奖,并取消本学期或本年度参加各项先进的评选资格。情节较重,且造成一定伤害或由此引发一定后果,扣除当事人半年岗位责任奖,必要时令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公开检查,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学生在学校受伤,其责任的划分是很复杂的,主要是根据受伤时的情况,以及伤者的行为能力来判断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

幼儿园有保护孩子的义务,如是幼儿园的疏忽造成的,幼儿园承担全责:《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与学生之间是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住校生被打,学校是否应负全责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学校对住宿生的人身攻击责任如下:未成年人受害,学校因管理失职需全责;大学生在校内遭校外暴力,学校无直接责任;但如校方未尽安全管理与教育义务,对校外攻击行为需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浏览量:1496 2024-06-10
  • 大学生意外坠楼,学校应赔偿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校方对大学生坠楼事故的责任归属视具体情况而定:设施老化或防护不全导致的,校方需担责;事故由学生个人因素引起,则学校无需负责。这基于大学生通常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较高认知自控能力。

    浏览量:1282 2024-06-10
  • 学校食堂中毒事件,学校应担责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负有法律义务,包括教育、管理和保护。无论学生年龄,食堂中毒事件,学校均需担责,即使学生已成年。因此,校园内食品安全问题,学校责任不可免。

    浏览量:938 2024-06-10
刘双律师

四川国柱律师事务所

刘双,专职律师,2018年担任温江区某社区法律顾问被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担任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执业期间主持调解和代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诉讼案件及非诉案件,包括建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刘律师为各单位提供专题法律知识培训。 刘双律师始终秉承:案件有难易之分,但绝无大小之分。对于每一-件案件,以责任心、专业水平和热情,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教育机构被投诉了会罚款嘛

    1204人阅读

    针对私立教育机构投诉,请联系当地民政局和教育局。公立教育机构问题,可向人社局或教育局申诉。涉及违规行为的,可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举报。确保您的权益得到保障。

  • 老师可以对学生动手动脚吗

    1390人阅读

    教师对学生实施暴力行为违法。适度体罚不构成犯罪,但造成轻微伤及以上伤害,教师或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甚至刑事指控。学生自卫需审慎评估,正当防卫除外。双方互殴均违法,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在校学生刑事犯罪怎么处罚

    1340人阅读

    涉及未成年人犯罪,需明确其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须承担刑事责任,而十四至十六岁者犯重罪如杀人、伤害、强奸等也须负责。十二至十四岁者犯故意杀人、重伤等恶劣罪行,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后,亦须承担刑事责任。

  • 学生打架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1755人阅读

    该产品存在以下问题:含有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未含有标注的功效成分,对疾病诊治构成潜在风险;标识的治疗范围过于广泛,可能误导疾病诊断与治疗;缺乏宣传中的急救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