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股权精选解答 > 股权转让税务办理期限

股权转让税务办理期限

时间:2024.05.15 标签: 公司经营 股权 阅读:1431人
律师解析:
这个没有时间限制的。
税务在处理股权转让时,主要是要判断征收转让股份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第三条
的规定,股权转让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第四条
、第五条
的规定:
转让股权,以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股权转让方为纳税人,以受让方为扣缴义务人。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目前实施股权激励,无论上市或非上市公司,激励对象的确定标准考虑最多的是职级(岗位层级)、年限、绩效。绩效是员工成为激励对象的门槛条件,通常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要求激励对象最......

能,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兑现,股份转让是指股份的持有人和受让人之间达成协议,持有人自愿将自己所持有的股份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支付价金的行为。......

公司被收购股权后,一般来讲公司可以更好地发展,原所持的股权可能会更加有价值,进行股权转让会获得更多利益。资产收购是指收购方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购买目标公司部分或是全部的资产,......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隐名股东怎样才能确认为公司股东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无效,且不能保护此种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

    播放量:1201 2022-06-15
  •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1034 2022-06-15
  • 隐名股东有哪些权利

    彭彦林律师

    隐名股东,是指处于特定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等法律文件中并不显现其名字的投资人,对应的是显名股东。显名股东实际上是隐名股东的代持人,显名股东在公司的权利实际效果都归于隐名股东。因隐名股东为实际出资人,根据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投资收益应当归隐名股东所有。

    播放量:455 2022-06-09
孟文文律师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

孟文文律师,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上海律师协会协会会员。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求学期间曾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在实务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司法行政系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毕业后从事知识产权商标法领域的工作,擅长商标的国内外注册及关联业务、商标异议、无效宣告及行政诉讼案件。同时也研究并开拓婚姻家事、公司法、房地产等领域,专注于通过诉讼、仲裁等争议解决途径,尤其是民商事领域,尽全力地维护了客户的利益,获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和肯定。

咨询该律师
  • 股权代持人可以劳动仲裁公司吗

    1175人阅读

    股权代持人与公司通常是委托代持关联,非劳动关系。若代持人以劳动者身份主张权利,需先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符合条件可就劳动报酬等事项申请劳动仲裁。但劳动仲裁处理劳动纠纷,股权代持纠纷需其他法律途径。处理此类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依实际情况综合考量,谨慎判断能否劳动仲裁。

  • 侵占股东资产怎么处理

    1597人阅读

    当察觉有侵占股东资产情况时,股东可先向公司监事会或监事申请调查处理。若其未履职,股东有权以个人名义向法院起诉,诉讼时需提供充足证据证明侵占行为及资产情况。此外,该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情节严重责任人将受刑事处罚。股东应主动维权,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身权益。

  • 股东什么情况算职务侵占

    1329人阅读

    职务侵占罪指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实际中,担任高管的股东易因挪用、侵吞公司资金,或虚构交易转移财物构成此罪。“数额较大”通常指6万元以上,但不同地区标准有别,且不能仅依数额判定,还需综合证据、行为性质等多因素。有疑问应咨询专业律师。

  • 入股不到一个月,签了合同可以退吗

    1237人阅读

    短期内退股需依合同与法律规定操作。合同明确约定退股条件、程序和期限的,应按约执行,未达条件随意退股可能违约。按相关法律,特定情形下股东可请求公司收购股权实现退股,如公司连续五年盈利却不分配利润。若合同不明或有争议,宜与其他股东协商或寻求专业法律意见,避免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