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家事纠纷 > 法律条例上怎样才算婚姻诈骗

法律条例上怎样才算婚姻诈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8 · 2779人看过
导读:法律条例上的婚姻骗婚行为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只要他人对于自己的权益,尤其是经济上利益存在损害的行为,自己就可以法律手段的运用确定自己的利益不会遭受侵犯,第二就是单一的罪行就是诈骗罪,在有关程序上的运用就是对此罪行进行认定。
法律条例上怎样才算婚姻诈骗

一,法律条例上怎样才算婚姻诈骗

我国婚姻法上没有骗婚,只有结婚自愿,离婚自由,不收彩礼的规定,但是,有个别人,不以结婚为目的,在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双方办理结婚手续,但根本没有共同生活的打算,主要以骗取钱财为目的婚姻,就构成了骗婚,骗婚一但行成,将给被骗方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造成被骗方生活困难,因此,对骗婚人,根据刑法规定,可按诈骗罪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刑法诈骗罪是如下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按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入刑。

刑法没有专门将婚姻关系规定为诈骗犯罪是否成立的必然条件。也就是说作为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并非排除在诈骗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之外。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的规定包含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及特殊主体身份,比如职务犯罪中的犯罪主体规定等等。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夫妻或近亲属间的故意伤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处理上考虑双方的特殊关系,与在社会上作案予以区别对待。婚姻关系并非是免责条件,如果因为有婚姻关系,就把诈骗犯罪的主体要求为非婚姻关系的双方主体,显然违背了刑法关于诈骗罪为一般主体的规定。

第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第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第四,案发后,参考被害人的态度,司法机关可以考虑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以达到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骗婚行为在偏远落后的地方是经常出现的,但是需要自己学会有效的应对的不同的状况,确定自己的操作没有违反实际的要求,但是因为此类行为对于社会舆论有着消极的导向,所以在事情的处理上更多的还是的需要自己进行充分的了解,减轻不利的影响。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家事纠纷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家事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家事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