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职务侵占辩护 > 挪用资金罪的报案主体是谁

挪用资金罪的报案主体是谁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4 · 2856人看过
导读:根据我国有关规定,由于挪用资金罪属于非自诉案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是由企业或者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去报案或起诉。但如果企业或者法定代表人不报案或起诉的话,那么作为公诉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也是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挪用资金罪的报案主体是谁

一、挪用资金罪报案主体是谁

挪用资金罪属于非自诉案件,一般情况下是由企业或者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去报案或起诉。但如果企业或者法定代表人不报案或起诉的话,那么作为公诉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也是可以依法向人民法提起公诉,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挪用资金的具体表现行为: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注意,在这里被挪用资金的用途主要是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用,但未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而且挪用数额较大,时间上超过三个月未还,这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只要数额较大,且进行营利活动,挪用时间不超过三个月也能定挪用资金罪。所谓“营利活动”,指用所挪用的资金进行经营或者其他获取利润的行为,至于其是否实际获得利润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这种行为没有挪用时间是否超过三个月的限制,也没有数额较大的限制,只要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了非法活动,就构成了本罪。这里的“违法活动”是广义的,既包括一般的违法行为,如赌博、嫖娼,也包括犯罪行为,如走私、贩毒等。

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有哪些

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有:

1、公司;

2、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具体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1)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监事;

(2)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工。上述的董事、监事和职工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3)上述企业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

(4)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其他职工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目前,公司账户与个人账户资金违规交叉,财产混同,是引发挪用资金罪最大诱因。尤其是一些财务制度不规范、审批程序不严格、制度架构不合理的小企业,最为多发。这些资金进入个人账户,或为公司进行理财,或为偷逃税款,或以个人名义开展公司经营,往往是资金由公司账户进入个人账户时经过口头授权,但没有正规留存的授权资料,事后一旦产生纠纷,其他合伙人反水,极易引发刑事风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职务侵占辩护相关

  • 7333次阅读
  • 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之规定,这类人员若在职位权限范围内,挪用其所在单位的资金供个人私自使用或借予他人,若是挪用金额达到某种特定标准且超过了三个月份却仍未偿还,抑或是虽然没有超过三个月份但挪用的金额庞大并切已经用于营利目的,甚至是实施了非法活动,都可以被视为构成了挪用资金罪。
    2024-09-06 1165次阅读
  • 2024.09.03 2457次阅读
  • 325次阅读
  • 挪用资金罪的主体通常是在各类单位任职的管理或执行公共事务的人员,包括国有单位的员工及被派往非国有单位的代表。这些人利用职务便利,未经授权将单位资金转移用途、借贷给他人,且金额巨大,逾期三个月未归还,或虽未逾期但资金用于盈利或非法活动。这些行为均构成挪用资金罪。
    2024-09-06 1453次阅读
  • 2024.09.26 2922次阅读
  • 323次阅读
  •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负责对涉嫌挪用资金罪的案件提起诉讼。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挪用单位资金供个人使用或借贷他人,数额较大且逾期未还,或虽未逾期但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
    2024-11-11 811次阅读
  • 2024.08.15 1945次阅读
  • 43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职务侵占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职务侵占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