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办事直通车 > 计划生育 > 三胎 > 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是什么

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是什么

时间:2024-09-20 09:54:57 浏览:9564次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主要是以下内容:(1)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2)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3)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4)推进教育公平;(5)降低家庭教育开支;(6)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7)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是什么

一、 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是什么

1.三孩配套政策一:实施奖励优惠

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2.三孩配套政策二:帮扶保障

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3.三孩配套政策三:完善生育制度

完善生育休假及保险制度。而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二是生育医疗待遇。人社部《生育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生育险待遇将不再限户籍,单位不缴生育险须掏生育费。

4.三孩配套政策四:保障女性合法权益

招收聘用女性企事业单位等,会带来成本支出,这其中包括怀孕、生育、养育期间的一系列成本。这两年也有专家建议:用人单位可参考残疾人就业政策,即“免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此鼓励用人单位招聘女性,消除女性就业歧视。此外,女性孕检、养育孩子过程中,用人单位也应提供适合女性的弹性工作上班,全社会共同创造鼓励生育的支持措施。

二、出台三孩政策的背景

近四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已出现“四连降”,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幅度下降?

首先是育龄妇女的数量发生变化,每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后20年到25年,女孩进入到育龄期以,出生数就比较多。但是过去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90后有出生低谷,现在进入到孕期的育龄妇女数量比较少,预期未来10年进入育龄妇女人数可能要减少40%。去年全国育龄妇女数比全年减少了500多万。

其次是婚姻的观念的变化,我国四年前初婚人数为1200多万,去年只有八百四十几万,很多人不婚或晚婚也是影响因素。

第三是生育意愿的下降。

三、三孩政策放开之后,对于人口下降的趋势会有改善吗?

(1)从国内外研究来讲,鼓励生育比控制生育还要难,就是一旦进入到这个生育的低生育率的阶段以后,就是可能生育率的回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2)国家现在这个阶段,从调查来看大部分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是不敢生,不是不想生。三孩政策出台以后,国家配套政策出台,可以提高生育意愿,但是能不能达到预期,要看政策落地后配套政策落地的情况。

四、三孩配套政策意义更重大

这次也有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的出台,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1)婚嫁、生育、养育和教育的一体考虑,指的是什么?

中央这个决策是要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不光关注人口规模,还包括人口素质要提升,人口的年龄结构要优化,所以它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包括观念上也要改变。

另外具体的措施还包括提高优生优育的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降低家庭教育的开支。

(2)有多大程度上教育导致一个家庭不敢去生?

教育的问题可能是影响生育二孩及三孩的非常大的一个因素。所以现在这个这个政策上特别强调提升优生优化教育,从托儿所开始,既能够解决这个没有人带孩子,同时也是把基础教育打实,提升整个人口的教育水平,提高整个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

(3)还有一个配套政策就是要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女性要平衡就业和家庭,大部分女性的生育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承担的。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保障女性就业的合法权益以外,也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怎么样能够降低企业用女性的职工的成本。

五、优化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

(1)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2)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3)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胎政策的开放,不仅对国家发展有着大大的帮助,还提高了群众劳动力和消费力,但是也增加了当代年轻人的压力,导致许多年轻人不堪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延伸阅读:

热门推荐

想获取更多计划生育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