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监视居住民警如何执行

监视居住民警如何执行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0 · 5126人看过
导读:具体由居住地当地的社区矫正组织负责实行,比如,具体可以采取以GPS定位被监视人手机,随机拨打被监视人手机来监控其行动。或者根据被监视人的地址,随时上门调查。
监视居住民警如何执行

一、监视居住民警如何执行

具体由居住地当地的社区矫正组织负责实行,比如,具体可以采取以GPS定位被监视人手机,随机拨打被监视人手机来监控其行动。 或者根据被监视人的地址,随时上门调查。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二、监视居住后的办案流程

监视居住期限届满,应当由办案机关作出解除或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具体程序为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查,检察长或公安局长决定后,通知办案机关,并将解除决定书送达给嫌疑人。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解除监视居住一般意味着当事人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撤案。监视居住决定由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由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协助执行。

犯罪嫌疑人在被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期间,不能离开居住住所(含指定居所),确有需要要离开的,应向执行监视居所的机关报告,得到同意后方可离开。监视居住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 481次阅读
  • 具体由居住地当地的社区矫正组织负责实行。例如:1、可以采取以GPS定位被监视人手机;2、随机拨打被监视人手机来监控其行动;3、根据被监视人的地址,随时上门调查等。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依据刑法规定的标准进行处罚。
    2024-02-21 1388次阅读
  • 2023.03.08 1624次阅读
  • 319次阅读
  • 执行监视居住措施的民警需遵循严格流程:措施期限最长六个月,通常在犯罪嫌疑人常住地执行。若无固定住所或涉及重大经济贿赂案,且家中监控会妨碍调查,可在指定地监控。但严禁在羁押、监管场所和专门办案、办公区实施。
    2024-05-01 1318次阅读
  • 2023.03.21 1369次阅读
  • 480次阅读
  • 监视居住制度由负责侦查的公安机关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若其无固定住所,公安机关可在指定场所实施监视居住。被监视人如需离开住处,须经执行机关批准。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被监视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居住期间受到必要的监管,防止其逃避法律制裁或干扰案件调查。
    2024-05-01 910次阅读
  • 2023.03.08 5624次阅读
  • 351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