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入职签订的培训协议是劳动合同吗

入职签订的培训协议是劳动合同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0 · 8191人看过
导读:入职签订的培训协议不是劳动合同。劳动者跟用人单位确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就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劳动合同中要有法律规定的必备条款,在双方协商一致后签字盖章后即可生效。
入职签订的培训协议是劳动合同吗

一、入职签订的培训协议是劳动合同吗?

入职前签定的培训协议不是劳动合同,属于职业意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对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主要目的就是督促双方遵守各自的权利义务,并保证发生纠纷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使双方的关系处于有法可依的状态。所以,对于那些内容单一的入职培训协议之类的简易合同,实质上缺少了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必备条款,并不具备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概念,所以对于仅有简易合同而未全面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属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 劳动合同期限

(四)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 劳动报酬

(七) 社会保险

(八)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二、培训协议是否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可以到劳动局去申请仲裁。合同纠纷的解决有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等方式,协商或调解是最先采用的方式,当协商或调解解决不了时,是仲裁还是审判,还可以依合同的约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2项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劳动者进入用人单位后开始工作时,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除了劳动合同以外签订的任何协议都是不能证明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等到了发生了劳动纠纷后,劳动者手里没有劳动合同作为有利的证据,就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 499次阅读
  • 公司在培训员工期间仍需支付工资,因为员工与公司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并已签订劳动合同。培训旨在使员工适应公司运营环境,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公司有支付薪酬的义务,且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生效后,公司必须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责任。劳动者享有平等择业、按劳取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接受培训、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并有权申请劳动争议处理和其他劳动权益。
    2024-04-20 1069次阅读
  • 2023.03.01 2314次阅读
  • 2191次阅读
  • 入职前的专业培训通常包含薪资待遇。一旦员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即应享有相应的报酬。这些报酬应根据法律规定和双方事先的协议进行支付,且应确保按时足额支付。薪资的具体金额通常基于员工的实际出勤情况和事先的协议进行计算。因此,入职前的专业培训是包含薪资待遇的。
    2024-04-30 958次阅读
  • 2023.03.04 2242次阅读
  • 641次阅读
  • 企业向新员工收取岗前培训费是违法的。法律规定,提供职业培训是雇主的法定义务,不能以此为由收费。否则,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将责令退还费用,并可能给予行政处罚。企业不应利用培训之名行敛财之实,而应依法承担培训责任,保障员工权益。这样做不仅符合法律要求,也有助于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2024-04-21 1196次阅读
  • 2023.03.13 14099次阅读
  • 1次阅读
加载更多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