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5 · 2524人看过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民事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是,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通常都是三年,法律制度中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除外。若当事人在规定的诉讼时效内没有依法维护本人合法权益,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有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权。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一、民事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 【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 【受性侵未成年人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二、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

三、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债务人可以不履行债务。

2、债权人丧失胜诉权。债权人告到法院,如果法院审查认为没有正当理由而时效已过的话,就不能判债权人胜诉

3、诉讼时效届满后,如果债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该债务履行有效。

综上所述,民事纠纷中的当事人必须要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内依法处理,虽然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但是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权利人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其他合法方式处理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可以随时随地中断,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可因为某些特定原因中止。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