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5 · 2012人看过
导读:1、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既对国家的信用卡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同时也给银行以及信用卡相关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产生损害。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亦能成为本罪的主体。4、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一、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既对国家的信用卡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同时也给银行以及信用卡相关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产生损害。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具体行为表现为: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作骗;

4、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

本罪必须是利用信用卡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大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界限,对于数额不是较大的信用卡诈骗行为,可以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亦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如何区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

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行为人具有不同的主观故意。二者在客观表现上虽然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前者的行为人是为了先用后还,届时将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后者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没有能力偿还,因此在行为上必然表现出千方百计地逃避有关部门的催款,甚至采取潜逃的方法躲避债务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用卡进行透支的情况经常发生,但行为人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必须对其行为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具体结合到前述情况,如果采取提供假证明、假身份证的欺骗方法办理信用卡,然后进行大量透支的,其行为本身就足以证明是进行恶意透支;如果是合法地办理信用卡,并使用自己的信用卡进行大量透支的,就从其透支前后的具体表现来进行分析,比如透支后潜逃的,或者经银行多次催款仍拒不偿还的,或者大大超过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进行透支,实际上不可能偿还的,都可以认定其属于恶意透支。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307次阅读
  •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既对国家的信用卡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同时也给银行以及信用卡相关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产生损害。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亦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四、主观要件。
    2024-10-25 1215次阅读
  • 2024.02.21 2005次阅读
  • 483次阅读
  •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4-09-29 1261次阅读
  • 2024.03.03 2095次阅读
  • 428次阅读
  •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
    2024-10-20 1332次阅读
  • 2024.03.02 1866次阅读
  • 49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