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未遂怎么认定?
1、认定肇事逃逸未遂时,可以通过判断对方是否已经为逃逸作出了准备、是否是由于主观之外的原因没有离开事故现场。
肇事逃逸未遂的构成要件是犯罪嫌疑人在造成交通事故后已经准备开始逃逸,但是由于别人的阻止或其他因素导致逃逸的目的没有达成。
2、肇事逃逸未遂的构成要件: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都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都没有既遂,二者都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既遂。区别的标志是是否“着手”实行行为。预备是进行了犯罪准备,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而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既遂。
(2)犯罪未得逞。
(3)未得逞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
二、肇事逃逸构成犯罪会判死刑吗?
1、肇事逃逸构成犯罪不会判死刑,交通肇事逃逸应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交通事故发生后,有些事故当事人可能会想离开事故现场,但是却因为他人阻止等的原因导致没有离开事故现场,此事故当事人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肇事逃逸未遂。若公民在事故发生后想要离开现场,但是由于自己主观的原因没有离开,则一般不会被认定为是逃逸未遂。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