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不小心损坏他人财物会被拘留吗?

不小心损坏他人财物会被拘留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1 · 4721人看过
导读:不小心损坏他人财物不会被拘留,,只有是故意损害他人财物的,才有可能会被拘留。若故意损坏财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那么受到的拘留处罚为行政拘留,根据规定,此类拘留的期限通常不超过15天,如果被合并处罚,拘留期限也不会超过20天。
不小心损坏他人财物会被拘留吗?

一、不小心损坏他人财物会被拘留吗?

1、不小心损坏他人财物不会被拘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损坏他人财物,需要负如下几种法律责任:

(1)民事侵权责任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2)行政责任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则属一般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

即情节严重或者数额较大,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满足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

此外,若是存在以下的情形,也满足了此罪名的立案标准;

(1)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2)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某种现实原因造成的。

行为人可能是出于对财物所有人的打击报复、或嫉妒心理或其他类似有针对性的心理态度,毁坏财物使所有人的财产受到损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3、被毁坏的财物应分为有残值与无残值两种

对于残值的认定是否要考虑财物价值的整体性,既要关注被毁坏部分的直接价值减损,也要重视财物整体功能的下降或丧失。不过,这种认定方式可能会被认为不利于被害人财产权的保护,即往往存在恢复被害人的财产所需费用要高于犯罪数额的问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这类案件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原告索要赔偿时所适用的是民事法律规定,并不以指控的犯罪数额为限,所以,不利于被害人财产保护的问题并不存在。

任何人都不得故意实施可能会损害到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由于一旦实施了此种行为,侵权行为人需要向被侵害的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损害赔偿金。如果财物受损者向公安机关报警,那么侵权行为人还有可能会被拘留,当然若是能够证明自己是过失才损坏了他人的财物,不会被拘留。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 348次阅读
  • 损害他人财产可能会被拘留。一、故意损坏他人财物不构成犯罪的,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罚款。二、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三、如果构成犯罪的,则会被刑事拘留,一般最长不能超过三十七天。
    2024-02-25 1094次阅读
  • 498次阅读
  • 当儿童因不当行为致损他人财物,首先,其自有财产(如赠款)用于赔偿,不足部分由法定监护人(通常是父母)补足。损失金额根据市场价格或侵权方获利确定,协商不成可诉诸法院。监护人责任会因尽责程度而减轻。若未成年人的监护机构无需负责,受害人自负。赔偿决策涉及多方面考量。
    2024-04-27 1077次阅读
  • 329次阅读
  • 具体看损坏严重情况而定处罚。损害他人的财产,数额较大,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即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实施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从而构成的犯罪。
    2024-02-21 836次阅读
  • 351次阅读
  • 对于多次故意破坏财产,即使价值微薄,也存在被判刑的可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若故意损毁公私财产超过三次,即可构成刑事案件。即使损害价值较低,仍有被判刑风险。若涉及价值五千元以上、三次以上恶意损毁、纠集三人以上公开损毁或其他恶劣情节,司法机关将严肃处理。
    2024-04-02 905次阅读
  • 449次阅读
  •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的立案标准是5000元,故意损坏他人财物700元的情形,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
    2024-03-04 147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