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敲诈勒索的判刑规定是怎样的?

敲诈勒索的判刑规定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28 · 2237人看过
导读:根据规定,实施了敲诈勒索的犯罪分子,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当然这是敲诈勒索数额巨大、或者是敲诈勒索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的情形,有可能会被判处的刑事处罚。
敲诈勒索的判刑规定是怎样的?

一、敲诈勒索判刑规定是怎样的?

1、实施了敲诈勒索的犯罪分子,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不一定会构成犯罪。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2)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3)被害人谅解的;

(4)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二、敲诈勒索未遂如何认定?

1、被害人交付财物后及时报警抓获行为人,行为人系未遂。

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在交付财物前报警或者交付财物后及时报警,民警当场抓获敲诈勒索行为人以及扣押冻结相关财物,应当认定为行为人已着手实施犯罪,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

2、敲诈勒索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1)非法是指没有法律关系基础而占有,一般表现为请求权基础合法性。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是暴力胁迫等行为,违背权利人的真实意思而占有,一般表现为请求权行使的合法性。没有合法的请求权,即没有法律关系基础,则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使具有合法的请求权,具有法律关系基础,但是请求权在行使过程中实施暴力胁迫行为,违背权利人的真实意思,超出请求权的合理范围,也不一定就能阻却非法占有目的。

(2)对敲诈勒索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属于事实推定,根据具体个案中展现出来的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并结合经验法则和逻辑,从基础事实中推断行为人的主观占有目的,行为人则往往有以下几点反证和辩护事由证明其请求权基础的合法性和请求权行使的合法性。

根据现行法的规定,并非只要实施了敲诈勒索的行为,就一定会被认定为犯了敲诈勒索罪。通常来说,如果多次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或者是虽然是首次实施此种行为,但实施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就有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犯了敲诈勒索罪。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处罚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处罚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处罚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