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

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18 · 1796人看过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

关于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

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或者说罪过的内容,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必须认识的事实内容和必须具有的意志状态。

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是由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这两大部分内容构成的。

1、意识因素

这是指行为对事物及其性质的认识和分辨情况。

(1)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其结果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或者说对与犯罪客体有关的事实及性质的认识。

(2)行为人对犯罪的基本事实情况的认识,或者说对犯罪客观方面有关的事实的认识。行为人对犯罪基本事实情况的认识首先包括了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只有当刑法分则明确要求行为人对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事实也要有认识时,犯罪客观方面中的选择要件,才能构成特定犯罪罪过的内容。

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行为人认识自己的行为是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即不要求认识刑事违法性。如果不认识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就不能构成罪过,不负刑事责任的话,那么就容易使有些人借口不懂法律逃避应负的刑事责任。

2、意志因素

这是指行为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决定的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因素。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意志对于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遥支配和控制作用,表现为四种形式,即希望、放任、疏忽、轻信。

(1)希望,是指行为人积极地有目的地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状态。

(2)放任,是指行为人对由于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听之任之,不加控制和干涉的意志状态。

(3)疏忽,是指行为人粗心大意、松懈麻痹,因而没有预见本来应当预见和可能预见的危害结果,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意志状态。

(4)轻信,是指行为人盲目自信,过于轻率地选择和支配自己和行为,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意成状态。

我国刑法要求,任何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有着具体内容的意识因素与这四种意志形式之一结合组成的,缺乏意识因素和缺乏意志因素,罪过都不能成立。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分类有哪些

犯罪主观方面的分类

(一)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

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从直接故意的概念中我们得知构成直接故意需要满足两方面,一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是前提。二是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行为人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2.间接故意

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我们仍然得知间接故意也需要满足两方面,一是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二是行为人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态度是不管不顾。

(二)过失犯罪

1.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我们需要注意疏忽大意过失的两点:一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二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根本反对的。其中第一个“没有预见”是划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其他罪过形式的主要界限。

2.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的两点:一是“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二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也是根本反对的。

犯罪主观方面主要分为故意和过失。故意和过失最大区别就在于行为人的意志因素不同,故意是有追求危害的想法,而过失是抵触危害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的相同点是行为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不是一定)造成危险,区别在于过于自信是行为人意志上是抵触危险发生的,而间接故意放任的心态里对危险的发生不抵触。

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相关知识延伸阅读

电力设备,并不是单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力情况,比如电灯泡、电视机、电冰箱等等与电相关的家电。电力设备主要分为以发电设备、供电设备。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因为使用不当而过失损坏电力设备,那么,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犯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呢?为你解答。

一、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犯罪构成是什么?

1、客体要件

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是该罪区别于其他过失犯罪的显著特征。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的犯罪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特定对象,即电力设备,包括供电设备、发电设备和变电设备等。而且,本罪的犯罪对象即电力设备必须是处于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也就是说,过失损坏的如果不是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如库存的、废弃的、正在生产中的或修理中的电力设备,则不成立该罪。如某村村民甲烧荒种玉米时,不慎将本村一台因报废而长年丢弃在外的变压器焚毁。此事件中,甲过失焚毁的变压器是报废并且长年丢弃在外的变压器,而非正在使用中的变压器,焚毁这一变压器并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不构成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犯罪构成

2、客观要件

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过失损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在客观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一)行为人必须有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的行为,即行为人由于自己的行为不慎,损坏了电力设备。

二、什么是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犯罪?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引起电力设备遭受损坏,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不同于破坏电力设施罪,该罪在主观上是由过失造成,而不是出于故意破坏。行为人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使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失去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造成人、财、物严重损失的结果。构成该罪主体的是年满十六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直接操作人员也能构成该罪。刑法规定,犯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犯罪之后怎么处罚

依本条第2款规定,犯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行为在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本法以情节轻重为标准,将该罪的法定刑分为两个量刑档次。第一量刑档次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基本量刑档次。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过失损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之一的,则一般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基本量刑档次内给犯罪行为人裁量刑罚

本罪第二个量刑档次是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就是说,在行为人过失损坏电力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前提下,如果综合考察分析犯罪行为人主客观方面的情况,属于情节较轻的,则应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量刑档次内裁量刑罚。至于何为情节较轻,则应考察行为人主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情况予以综合认定,切不可只凭一个方面的情况单独认定。从司法实践来看,这些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2、行为人犯罪前的一贯表现;

3、行为人的罪过形式(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4、犯罪客观方面的情节,如犯罪所造成的具体损害情况、犯罪方法和犯罪的时间、地点、对象等;

5、行为人犯罪后的态度等。

综上,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犯罪构成的客体是关乎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某些人的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主要破坏的是我国的供电设备、发电设备和变电设备等。对于情节较轻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情节严重者,法律第一量刑档次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包括哪些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通过搜索查看我们网站的其他内容来进行了解,也可以提交您的问题,请律师来帮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441次阅读
  • 强奸罪要素:主观上,行为人明知侵犯女性意愿仍决意强奸;客观上,采用暴力、胁迫或妇女无法反抗状态(如熟睡、重病、醉酒)下的其他手段,强迫发生性关系。 暴力指伤害人身安全,胁迫为精神恐吓,其他手段则利用妇女无反抗能力。
    2024-09-18 1206次阅读
  • 2024.09.23 2148次阅读
  • 317次阅读
  •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必须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具有故意违法的心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行为需满足一定的数额标准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才能定罪。这意味着行为人在实施盗窃时,必须有明确的非法占有意图,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且可能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盗窃罪的主观要件。
    2024-08-28 1290次阅读
  • 2024.08.16 5716次阅读
  • 95次阅读
  • 行贿罪的构成要件之一乃是主观要素,具体表现为行为人的故意心态,同时还需内置以谋求不正当利益这一特定目的。 行贿者在实施此类行为时,对自身行为的非法性质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应当有明确的认识,追求的核心目标乃在于借助向国家工作人员输送财务等手段,获取在经济、组织人事管理等领域内的各种不当实惠。
    2024-11-11 1179次阅读
  • 2024.02.25 2374次阅读
  • 38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