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刑法》中规定上海诈骗罪多少年

《刑法》中规定上海诈骗罪多少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2 · 2181人看过
导读:嫌疑人以非法手段诈骗他人财物,并且所诈骗的数额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量刑为三年以下至管制,同时判处罚金或者单独处以罚金;如果嫌疑人所诈骗的数额三万元到十万元以上的,而且所犯的情节严重的,量刑为三年至十年,并同时判处罚金;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加重处罚。若对上海诈骗罪多少年有疑问的,参考本文内容。
《刑法》中规定上海诈骗罪多少年

一、《刑法》中规定上海诈骗罪多少年?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诈骗公私财物,金额达三千至一万元以上时,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金额达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形,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金额达五十万元以上时,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怎么区分?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两者都可表现为在经济活动中采用欺骗方法取得对特定财物的不法占有状态,主要区别在于:

一是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的目的是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是民事欺诈行为人签订合同之后,总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或履行能力,即使有一点履行合同的行为,也是象征性的“虚晃一枪”。

三是民事欺诈行为人为了减轻责任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解,但不会逃避承担责任;而诈骗行为人则是要使自己逃避承担责任,最终使对方遭受损失。

其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二者相区分的关键所在。除非常典型的情况下,非法占有的目的通常都是根据一定的客观事实来推定的。尽管“非法占有目的”属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但它必然通过一系列外化的客观行为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根据其客观行为表现以及行为效果推定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

一般来讲,借助合同实施诈骗犯罪的行为,在诉讼证明和司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过程中,须综合考虑、审查分析以下几个要素:

1、要看合同主体身份是否真实;

2、要审查行为人有无履约能力;

3、要审查行为人有无采取诈骗的行为手段;

4、要审查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

5、要审查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6、要审查行为人的履行态度是否积极;

7、要审查行为人对财物的主要处置形式;

8、要审查行为人的事后态度是否积极。

三、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有哪些?

1、在侵犯客体上,诈骗罪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是简单客体,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因此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这也是为什么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原因所在。

2、在犯罪客观方面,诈骗罪主要表现在行为人采取欺骗的行为,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产。诈骗罪的手段多种多样,不限于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而合同诈骗罪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因此合同诈骗罪的手段仅限于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手段骗取公私财物。

所以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或者说,是否是以合同这种交易的形式为名进行的,只要正确地把握什么是“合同”,那么二者的界限就很明显了。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限定为符合民法典意义上的“合同”,而不能仅以有合同出现就定合同诈骗罪,该“合同”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同。所谓真正的合同必须要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合同基本条款,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故此,嫌疑人以非法手段骗取国家或个人财产,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的,量刑一般在三年以下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诈骗数额达到了数额巨大标准的,量刑为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可加重处罚,这是上海诈骗罪多少年的正确回答。如果您对于这方面还有疑问想要了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49次阅读
  • 犯诈骗罪怎么量刑,需要按照诈骗数额大小、犯罪情节考虑。1、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9-12 1436次阅读
  • 2024.06.28 7836次阅读
  • 352次阅读
  • 按照诈骗数额大小、犯罪情节处理。1、如果诈骗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处罚金;2、如果诈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的严重情节,那么就处3-1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如果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可能被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或无期徒刑,并且会处罚金或没收其财产。
    2024-10-05 1347次阅读
  • 2024.06.11 2311次阅读
  • 471次阅读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2024-10-21 1391次阅读
  • 2024.08.12 2498次阅读
  • 46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