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一般情况下什么是防卫挑拨?

一般情况下什么是防卫挑拨?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2556人看过
导读:防卫挑拨是不法防卫行为的一种,防卫挑拨为人主观上有加害他人的犯罪意图。有挑逗他人的语言、行动。防卫挑拨所反击的侵害,是由防卫挑拨行为人有意识的挑起的,没有防卫挑拨行为人的挑逗,不会有不法侵害。更多关于什么是防卫挑拨的问题如下文所述。
一般情况下什么是防卫挑拨?

一、一般情况下什么是防卫挑拨?

防卫挑拨是不法防卫行为的一种,是指以挑拨寻衅等不正当手段,故意激怒对方,引诱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实行加害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故意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防卫挑拨同防卫过当的区别有哪些?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首先起因不同。防卫过当的起因是不法侵害行为的攻击,而防卫挑拨的“不法侵害”却是防卫人故意挑拨引起的。

其次目的不同。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危害的行为,它本来具有正当的目的,而防卫挑拨则是基于泄愤或报复,为了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实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其目的是不正当的。

最后,行为的产生和深度不同。防卫过当的是在不法侵害的紧迫情况下产生的,往往不是一开始就超过侵害行为强度的;而防卫挑拨行为却是事前蓄意加害行为,其度一开始就超过侵害行为强度的。

如果防卫人仅仅是引起侵害,并没有借正当防卫实行犯罪的意图,则不是“防卫挑拨”,就不能以侵害者的侵害行为是出于被害者所挑拨而剥夺他实行正当防卫的权利。例如:某甲对某乙加以嘲笑,某乙一时气急难忍,遂拨出利刀向某甲杀去。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某乙的侵害行为是由甲对他的嘲笑行为引起的,但由于某甲原无挑起某乙的侵害,而自己借正当防卫加以反击,进行犯罪的意图,因而某甲对某乙的侵害行为,仍然可以实行正当防卫。此外,他人的言语反击亦非防卫挑拨。例如,甲先对乙进行了言语挑衅,乙随即回嘴相向,此时乙的行为不属于防卫挑拨,若甲因此向乙实行侵害,则属于不法侵害。

另外,对于激怒他人的主观意念也要进行详细判断。如果激怒他人,即使是事先有预谋的,但只为了图一时口舌之快或仅仅是想让他人处于气愤状态,而激怒者本身并没有加害对方的意图,那么这种情况也不属于防卫挑拨。如果被激怒者因此而首先对激怒者实行了侵害,被激怒者的行为属于激愤伤人,而对方仍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三、防卫挑拨的特征有哪些?

表面上,防卫挑拨具有防卫性,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故意犯罪行为,故称之为防卫挑拨或者挑拨防卫。与正当防卫相比,防卫挑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有加害他人的犯罪意图。这是防卫挑拨与正当防卫相区别的根本特征。

(2)客观上有挑逗他人的语言、行动。防卫挑拨所反击的侵害,是由防卫挑拨行为人有意识的挑起的,没有防卫挑拨行为人的挑逗,不会有不法侵害。这是防卫挑拨最显著的特征。

(3)行为人有预谋。由于防卫挑拨需要借用“防卫”的形式,因而行为人往往是经过周密考虑、认真准备才付诸实施的。

对于什么是防卫挑拨的问题,一般是指以挑拨寻衅等不正当手段,故意激怒对方,引诱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实行加害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故意犯罪行为。希望本篇文章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律图网专业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防卫挑拨是一种非法防卫行为。防卫挑拨的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有伤害别人的犯罪意图。这是防卫挑拨和正当防卫的根本特征; 2、客观上有语言和行动来挑逗别人。防卫挑拨反击的侵权行为是由防卫挑拨行为人有意识地挑起的。没有防卫挑拨行为人的挑逗,就不会有非法侵权。这是防卫挑拨最显著的特点; 3、行为人有预谋。由于防卫挑拨需要借用防卫的形式,行为人往往是经过仔细考虑和精心准备才实施的。
    2024-02-24 909次阅读
  • 2023.03.02 45320次阅读
  • 防卫挑拨不属于正当防卫。防卫挑拨,是指为了侵害对方,故意引起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给对方造成侵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具有防卫意识,而且是滥用正当防卫的行为,因而是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024-03-01 1443次阅读
  • 2023.02.21 1710次阅读
  • 自我防卫的正当情形包括:一、为保护合法权益,实施防卫行为;二、防卫行为源于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三、防卫针对的是实施不法侵害的人;四、防卫造成的损害应不超过必要限度,避免造成严重伤害或损失。满足以上条件,防卫行为可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2024-03-18 1257次阅读
  • 2023.03.22 1798次阅读
  • 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假想防卫的构成条件如下:(1)不法侵害行为的实际不存在。(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防卫意图。(3)行为人的“防卫”行为给无辜者造成了损害。
    2024-02-25 1262次阅读
  • 2023.03.06 5777次阅读
  • 特别防卫,又称为“特殊正当防卫”、“无过当防卫”、“无限防卫”。是指公民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的限度的限制,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2024-03-03 1162次阅读
  • 2023.03.21 144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