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贪污受贿辩护 > 挪用公共资产是什么罪?

挪用公共资产是什么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2377人看过
导读:挪用公共资产是会构成挪用资金罪。根据我们国家刑事法律当中明确的规定,挪用资金的数额达到较大程度的话,将会按照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来处罚。挪用公共资产是什么罪,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挪用公共资产是什么罪?

一、挪用公共资产是什么罪?

犯有挪用资金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量刑

挪用资金超过3个月未还或进行营利活动,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基准刑拘役刑;数额为5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犯罪数额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1.5万元以上不满2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数额为2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犯罪数额3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2、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格

挪用资金30万元或挪用资金3万元未退还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挪用资金数额8500元或未退还数额每增加4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挪用资金10万元进行非法活动的或挪用资金1.5万元进行非法活动且未退还的,挪用资金罪量刑。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挪用资金数额5000元或未退还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1)挪用资金数额40万元以上或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数额15万元以上的;

(2)未全部退赃的;

(3)共同犯罪主犯,且犯罪情节严重的;

(4)在本市影响较大,社会反应强烈的。

二、挪用公款已经还上怎么处理?

挪用公款已经还上了从而就会对犯罪人员进行判刑;

根据《刑法》对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三、挪用公款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数额认定。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综合上面所说的,挪用公款就是利用职务的便利而挪用公司的财务,对于此行为已经算是违反了国家的条款,对于当事人如果把公款全部的还上,那么当事人同样也会承担刑事处罚,但对于处罚的标准就会结合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判决,只要态度良好,都是有减轻刑法的可能性。

挪用公共资产是什么罪,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当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我国法律当中所规定的挪用公款和挪用资金都是需要对此采取一定的形式处罚措施。希望本篇文章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律图网专业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贪污受贿辩护相关

  • 475次阅读
  • 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还不上如果构成挪用公款罪的,需要向公安机关报警,进行立案侦查,然后进行审查起诉,最后根据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一般犯罪情节,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
    2024-10-22 1367次阅读
  • 2024.02.25 1884次阅读
  • 480次阅读
  •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取决于是否为单位职务人员利用职权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或用于营利、非法活动。即使不满足所有犯罪要件,如少量挪用、短期归还,虽可能免刑责,但仍需承担民事责任和公司纪律处分。
    2024-11-11 1419次阅读
  • 2024.10.24 1204次阅读
  • 405次阅读
  •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后者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款的部分所有权;后者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部分所有权。 3、犯罪对象不同。
    2024-10-01 1286次阅读
  • 2024.02.26 1676次阅读
  • 33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贪污受贿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贪污受贿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