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盗窃罪要偷多少东西才会构成?

盗窃罪要偷多少东西才会构成?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1721人看过
导读: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一般就会被认定为犯了盗窃罪。具体罪名是否成立,当然需要法院审理特定的盗窃案件之后才可以确定。如果对盗窃罪要偷多少东西才会构成依旧并不清楚,可以选择继续查阅此文。
盗窃罪要偷多少东西才会构成?

一、盗窃罪要偷多少东西才会构成?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一般就会被认定为犯了盗窃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盗窃地点无法查证的,盗窃数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当根据受理案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确定的有关数额标准认定。

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2、盗窃行为人有谅解书也有需要判刑

因为该行为构成盗窃罪,有谅解书仍然要判刑。

有谅解书体现出被害人予以谅解,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有悔罪表现,这反映出犯罪嫌疑人再犯罪的可能性较小,属于酌定量刑情节,具体轻判多久,还需要综合案情,法官最终作出裁决。可以依据法定刑的标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常见的盗窃方式有哪些?

1、常见的盗窃方式包括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

(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罚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盗窃行为,并且犯罪数额达到当地关于盗窃罪的起刑点的行为;

(2)入户盗窃处罚的是行为人进入在物理形式上具有封闭性、在功能上具有家庭生活属性的场所实施盗窃的行为。

(3)携带凶器盗窃处罚的是行为人随身携带但有使用性质上是凶器或功能上能成为凶器的工具实施盗窃的行为,强调盗窃手段的特殊性。

(4)扒窃处罚的是行为人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物品的行为,强调盗窃对象和盗窃场所的特殊性,同时对犯罪数额也不做要求。

2、几类常见的入室盗窃的手段:

(1)撬门破锁盗窃:即使用撬棒等破坏性工具将房门或锁芯破坏,有的直接撞门、踹门入室实施盗窃。

(2)技术开锁盗窃:即利用万能钥匙、锡纸等开锁工具开进入室内实施盗窃。

(3)攀爬阳台或钻窗盗窃:即通过攀爬防盗窗、楼梯缓步台窗户、排水管道等进入室内实施盗窃。

(4)窗外“钓鱼”盗窃:即在户外使用竹竿等,伸过窗户“钓鱼”室内财物的盗窃方式。

三、盗窃的是家庭成员或亲属,会构成盗窃罪吗?

1、家庭成员或亲属之间盗窃,“一般不作犯罪处理”。

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盗窃可否追究刑事责任,关键在于是否“确有必要”,并且应该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一般认为,“确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是盗窃数额较大或巨大,同时又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引起家庭成员或亲属愤慨,要求追究责任的。至于亲属间盗窃虽然达到了普通盗窃数额较大的规定标准,但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一般可不作为犯罪处理。应当指出的是,家庭成员和亲属的态度是决定是否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对家庭成员及亲属盗窃在认定犯罪上必须从严掌握,从宽处理。

(1)偷拿自己家中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2)确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是盗窃数额较大或巨大,同时又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引起亲属愤慨,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如多次盗窃亲属财产,经教育不改,引起亲属不安的;盗窃无生活来源的亲属财产,造成其生活困难,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挥霍浪费,无法追回,给亲属造成重大损失的;盗窃主观恶性深,多次在社会上盗窃,因种种原因限制而盗窃数额不大,而又转为盗窃亲属财产的;因盗窃亲属财物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或严重损害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造成亲属关系恶化和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

盗窃财物的数额如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有可能会被认定为犯了盗窃罪。如果已经多次实施盗窃行为,不管盗窃数额是多少,罪名都有可能会成立。对盗窃罪要偷多少东西才会构成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305次阅读
  • 在实践中,并非所有涉及偷盗的行为都会被认定为盗窃罪。 要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必须经过全面的考虑并权衡多方面的条件。 通常而言,一旦行为所涉盗取之物的价值达到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较大数额,抑或是发生了多次盗窃、入室盗窃、携带武器进行盗窃以及扒窃等情况,那么便可以认为该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 然而,在判断盗窃罪的成立与否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以及其盗窃行为的客观表现等诸多因素。
    2024-09-04 1474次阅读
  • 2024.05.16 1387次阅读
  • 319次阅读
  • 在中国刑法中,盗窃罪的认定不仅取决于被盗财物的价值,即一般指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还考虑是否存在多次盗窃、入室盗窃、携带武器盗窃或扒窃等严重情节。即使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若符合任一严重情节,亦可能构成盗窃罪。具体案件的定罪需结合实际案情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综合评估。
    2024-09-04 1456次阅读
  • 2024.07.19 1241次阅读
  • 421次阅读
  • 判定盗窃罪需依实际情况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盗窃达到一定价值或特定行为属盗窃犯罪。若财物价值高或行为符合规定,可能构成盗窃罪;反之则不然。定罪量刑需法院根据案情依法裁决。
    2024-09-04 842次阅读
  • 2024.06.24 1196次阅读
  • 39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