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何种罪?

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何种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3268人看过
导读: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何种罪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何种罪?

一、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何种罪?

有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个人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除非法定的机构和部门经过严格审批,不允许个人擅自使用专业器材对他人进行跟踪、监视、拍照

的,更不用说放到网上加以传播了。因此传播个人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若存在肆意歪曲捏造事实传播谣言恶意诽谤诋毁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传播他人的隐私,属于侵权的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因为隐私权是被《民法典》所保护的一种具体人格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传播他人隐私侵犯个人信息构成要件是什么?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构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要求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要求主观故意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侵犯公民个人罪,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来说,构成要件包括客观方面,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主体这四个内容。需要使行为人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单位,这两种犯罪主体的处理方式不同。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故意传播他人隐私是何种罪?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人身侵权相关

  • 432次阅读
  • 转发私人隐私是否犯罪,需视情况而定。擅自获取并传播他人隐私违反法律,需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致歉、赔偿等。若情节严重构成侮辱、诽谤罪,还将受刑事惩罚。处理此类事件,建议先搜集证据,寻求和解,再考虑法律诉讼。侵权责任形式包括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恶意传播隐私易造成伤害,可能承担民事至刑事责任。
    2024-12-03 1428次阅读
  • 2024.02.23 5639次阅读
  • 351次阅读
  • 个人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除非法定的机构和部门经过严格审批,不允许个人擅自使用专业器材对他人进行跟踪、监视、拍照的,更不用说放到网上加以传播了。因此传播个人隐私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若存在肆意歪曲捏造事实、造谣生事、传播谣言、恶意诽谤诋毁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4-10-25 1169次阅读
  • 2024.08.17 32513次阅读
  • 467次阅读
  • 该法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轻微问题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严重问题则处五日至十日拘留和五百元罚款。具体为:写恐吓信或威胁他人安全,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公然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同样处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隐私,处五日至十日拘留和五百元罚款。情节严重者,罚款上限五百元,拘留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2024-09-14 1294次阅读
  • 2024.08.14 1808次阅读
  • 49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人身侵权最新文章

遇到人身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