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个人债务 > 借钱用了虚假理由算诈骗吗

借钱用了虚假理由算诈骗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1536人看过
导读:借钱用了虚假理由算诈骗吗?编造虚假借款用途博取出借人的信任,从而达到借钱的目的,在一定情况下可能构成“诈骗”。但是否成立诈骗罪,还需要看是否达到了该罪的立案标准规定。
借钱用了虚假理由算诈骗吗

一、借钱用了虚假理由算诈骗吗

编造虚假借款用途博取出借人的信任,从而达到借钱的目的,在一定情况下可能构成“诈骗”。

所谓的“借贷型诈骗”就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借贷型诈骗”和民间借贷根本区别在于借款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行为人是用虚假理由来借钱,取得财产的,但是行为人也承诺了其债权债务关系,承认对他人的财产性利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一直拖着不还,并不成立诈骗罪,只是民事上单纯逃避债务的关系。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理由,使他人陷入错误意识处分财产的,则成立诈骗罪。

二、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行为人的偿还能力

如果借款人借款时已债台高筑,或者收入微薄乃至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仍大量向他人借款,那么即使出具借条也很难认定有还款意愿,可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借款的用途

涉嫌诈骗罪的借款人往往会在借款时编造合理的借款用途,例如:孩子上学、看病住院等,但随后又没将钱款用于该用途而是肆意挥霍

或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例如赌博,这种情况也可以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还款情况

如借款人虽有支付利息或部分还款的行为,但实际上是拆东补西、转移挥霍,以此继续占有借款人资产或拖延还款,即:其不能还款的本质是不想还款,通常也可以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借钱隐瞒事实,没能力还钱,是否构成诈骗行为

隐瞒事实借钱是否构成诈骗,具体还看情节。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

1、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4、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对于达不到犯罪标准的,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也就是说,符合上述情形的,才能构成诈骗。

借钱用了虚假理由算诈骗吗?通常情况下是可以认定为诈骗的,但诈骗行为与诈骗罪是两个问题。前者仅仅是涉嫌违法,而后者则构成犯罪,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将会更重。要是你对此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个人债务相关

  • 在涉及到款项借贷时,若行为人以伪造之借口向对方进行借款,并且这种行为明显带有欺骗成分,便要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判断,看该行为究竟是否可归入诈骗罪范畴内。 然而,如果情节更加严重,行为人流露出明确的恶意占有目的,通过捏造虚假的借口让受害者误以为真实,进而给予其财产,那么这样的行径无疑便构成了诈骗罪。
    2024-03-03 1486次阅读
  • 2023.03.10 8952次阅读
  • 利用虚假信息租赁汽车质押借款属于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2-23 1351次阅读
  • 2023.03.09 11617次阅读
  • 算。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4-03-04 860次阅读
  • 2023.02.21 1795次阅读
  •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属于诈骗:1、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4-02-27 829次阅读
  • 2023.03.04 2384次阅读
  • 不算的。使用假币属于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使用假币是违反货币管理规定,诈骗罪是用虚构的事情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大额钱财。使用假币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024-02-22 1392次阅读
  • 2023.03.06 182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个人债务最新文章

遇到个人债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