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事实如何认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事实如何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1997人看过
导读:需要依据构成要件予以认定。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事实如何认定,若有不明白之处,可以阅读本文。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事实如何认定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犯罪事实如何认定

1、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此处必须同时符合两点:其一,要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即干扰和破坏企事业单位或人民团体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秩序。其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是以聚众的方式实施的,即纠集三人以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扰乱。至于扰乱过程中是否使用暴力,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2、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是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方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实践中一般可从扰乱时间的长短、聚众人数多少、扰乱的对象的性质和侵害后果是否严重等予以认定。

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

法条虽然规定了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行为方式(聚众)与结果,但对行为本身的内容却没有具体规定。这固然是因为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多种多样,难以具体描述,却给认定本罪带来了困难。在认定本罪时,应严格、慎重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情节并不严重,后果比较轻微的群体行为,不能认定为本罪。对于群众因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所采取的过激行为,不能认定为本罪。

在认定过程中,既要区分参与者与一般围观者,不能将围观者认定为参与者。又不能将参与者均视为犯罪人,根据刑法规定,一般参与者的行为不成立本罪,只有首要分子与积极参加者的行为才成立本罪。此外,聚众犯罪往往造成致人伤亡、毁坏公共财物、破坏生产经营等结果,触犯其他罪名,对此一般应以想象竞合犯处理。

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如何区分

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可能是相同的,都是扰乱了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情节是否严重,是否使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如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是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处理不当或者工作上的缺点失误,以致引起群众闹事,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加以区别。

四、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客观行为表现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既包括首要分子纠集多人于一定地点,而成为可以从事共同扰乱行为的一群人的情形,也包括首要分子利用已经聚集的多人从事共同扰乱行为的情形。聚众的情况下,参与者往往处于随时增多与减少的状态。扰乱,是指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心理的不安,具体表现为使社会秩序的有序性变为无序性,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变为间断性。虽然法条没有限定扰乱的方式,应当限定为暴力、胁迫方式的扰乱,其中的暴力既可以是对人暴力(如围攻、殴打有关人员),也可以是对物暴力(如砸毁财物、强占机关、单位的办公室、营业场所、生产车间等)。

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才成立本罪。换言之,除了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之外,还必须同时具备“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等无法进行”和“造成严重损失”三个要件。其中的严重损失是指由于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而导致的严重损失,而不是泛指任何损失。例如,暴力行为致人伤害的,不属于本罪的损失(是否触犯故意伤害罪则另当别论)。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事实如何认定,需要依据具体的构成要件认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本罪为必要的共犯。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治安管理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治安管理最新文章

遇到治安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