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若合同诈骗4万判刑几年

若合同诈骗4万判刑几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2095人看过
导读:原则上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若合同诈骗4万判刑几年,若对于此问题还有不明白之处,可以继续阅读下文。
若合同诈骗4万判刑几年

一、若合同诈骗4万判刑几年

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遇到合同诈骗怎么办

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协商解除,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协商变更和协商解除这种补救措施有其局限性,欺诈方往往予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当采取其他措施。

2、不予履行。不予履行适用于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双方签订的合同可能为欺诈性的无效合同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暂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不予发货,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财产无法返还。

三、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是什么

本罪也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目的不同

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方骗来的合同定金预付款等,都是合同之债的表现物。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使之无效。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起诉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四、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从本质上看,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具体的诈骗犯罪,其与诈骗罪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而本罪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诈骗罪可以表现为虚构任何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财物。本罪只是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因而欺诈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

3、犯罪主体不尽相同。诈骗罪限于自然人主体。本罪主体包括单位,且是任何单位。

4、本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应当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合同诈骗4万判刑几年,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合同,应当理解为不包括单纯的借款合同,因为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诈骗相当于直接通过诈骗的手段使得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物,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如果还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律师,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律图网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服务。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439次阅读
  • 诈骗4万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形,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6-12 872次阅读
  • 2024.03.01 1973次阅读
  • 4次阅读
  • 1、诈骗4万元属于立案标准的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分子通过隐瞒真相或者伪造事实的手段,非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将构成诈骗罪。在司法实务中,一般个人诈骗数额达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标准,将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行为人诈骗四万元大概率属于该情形,在上述范围内量刑。
    2024-09-09 1413次阅读
  • 2024.03.02 3205次阅读
  • 2331次阅读
  • 1、诈骗四万元,属于诈骗数额巨大,已经涉嫌犯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2、立案一般需要身份证明材料和基本证据材料。
    2024-09-10 1303次阅读
  • 2024.02.27 2222次阅读
  • 246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