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车辆如何处理?
机动车肇事逃逸的,按以下情形处理:
(1)、交通肇事逃逸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对受害人进行民事赔偿;
(2)、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罚,一般是处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
(3)、构成犯罪的,按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交通肇事罪自首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一)自首的行为表现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本人直接向司法机关主动投案;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或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犯罪分子被送去归案的;只要归案后能如实交待犯罪事实经过,并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的,都应以投案自首论。
(二)交通肇事罪自首的条件
道路交通法中规定了在事故发生后,司机的义务应当是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如果事故属于是重大事故,其后果达到了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就构成了犯罪。
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并没有对成立自首的犯罪予以任何限制。所以,行为人在实施过失犯罪后,即肇事司机在事故发生后,积极抢救伤亡者,到交通管理部门投案,并如实陈述事实经过的行为,其行为就符合自首成立的条件,应依法认定为自首情节。
三、被碰瓷后离开现场是不是交通肇事逃逸?
车主被碰瓷后离开现场,是否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会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1、如果有证据证明确有碰瓷情况发生,那么不算交通事故,也就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届时反而可以追究碰瓷者的责任。
2、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对方是故意碰瓷,要先证明对方属于碰瓷,收集证据证明自己不是故意逃避责任,经确认属实后会认定为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如因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离开现场,但事后又有报警处理的。
四、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1、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
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能成立的,如果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角度出发都是不适宜的。当然,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对于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有着具体的明知,只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2、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
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单一动机的情况,前者如甲驾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将被害人尽快送到医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车辆肇事逃逸具体如何处理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看。肇事逃逸车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答。希望本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刻咨询”按钮,咨询律图网专业律师。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