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夫妻债务 > 夫妻分居两地一方债务能否共同偿还

夫妻分居两地一方债务能否共同偿还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1723人看过
导读: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夫妻分居两地一方债务能否共同偿还问题带来帮助。
夫妻分居两地一方债务能否共同偿还

一、夫妻分居两地一方债务能否共同偿还

如果夫妻分居两地,其中一方的债务如果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则不是共同的,而是一方的个人债务,另一方没有偿还的义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二、夫妻一方的债务是否需另一方承担

夫妻的个人债务应当有个人偿还,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指以下几种债务:

1.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3.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共同生产经营的债务。

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三、信用卡的债务是否算夫妻共同债务

信用卡欠款收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要进一步区分对待。通常情况下,信用卡都是由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办理,供个人使用,一般情况下属于个人债务。在认定信用卡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时,法院考量的因素主要是“信用卡消费是否主要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果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应当认为为共同债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夫妻分居两地一方债务能否共同偿还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还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以在线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夫妻债务相关

  • 夫妻双方存在以下债务的,有共同债务: 1.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2024-12-04 862次阅读
  • 2024.08.21 1952次阅读
  • 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夫妻共同债务源于共同生活等。赌博债务非法不受保护,一方因赌负债另一方无需偿还,债权人主张赌债为共同债务法院通常不支持。司法实践中判定债务性质会考虑多种因素,关键是收集有力证据支持诉求。
    2024-11-13 1463次阅读
  • 2024.09.13 10062次阅读
  • 夫妇分居时共同负债的判定关键看欠款用途和是否基于共同意愿。若用于改善家用或共同经营,可能是共同负债。分居期间一方个人名义超家庭日常所需的债务,通常为个人债务,除非债权人能证明用于共同生活等。
    2024-10-19 1243次阅读
  • 2024.06.04 41788次阅读
  • 夫妻分居两年期间所得财产仍可能是共有财产。判断共有财产不只看分居时长。婚姻存续期间,双方的薪资、奖金、经营利润、知识产权收益等应属共有。即便分居,未特殊约定,符合上述情形的财产通常仍认定为共有。
    2024-10-11 1023次阅读
  • 2024.07.08 12385次阅读
  • 夫妻分居期内债务归属取决于用途是否符合共同生活、经营或双方意愿。为家庭日常如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产生的债务,视为共同债务。若债务超日常所需,且债权人无法证明用于共同方面,通常判定为个人债务。
    2024-10-05 859次阅读
  • 2024.07.11 1469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夫妻债务最新文章

遇到夫妻债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