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不起诉后取保候审要多久解除

不起诉后取保候审要多久解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19 · 1988人看过
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不起诉后取保候审要多久解除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不起诉后取保候审要多久解除

一、不起诉取保候审要多久解除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现检察院已经作出不起诉决定,就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所以应该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予以解除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刑事案件取保候审后多久结案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后多久结案,没有具体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最多是多久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1、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十二个月,超过这个限期的应视为自动解除;

2、当事人未接到通知,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咨询或者听候消息,如果长时间没有消息的话,应当是撤案了;

3、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根据案情变化,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不起诉后取保候审要多久解除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若开发商连续三个月未按期支付房贷,购房者有权解除购房合同。根据相关法律,如交房或付款延迟,经催告后三个月内问题未解决,受影响方可申请解除合同,除非另有约定。未明确规定的,收到催告后三个月内可行使解约权,若未收到催告,则自知悉解约事由起一年内可行使,逾期则解约权消失。
    2024-09-12 1282次阅读
  • 2024.09.21 10920次阅读
  • 工伤期间企业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雇佣方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可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期间,雇主可暂停或暂缓行使权利,但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契约。劳动者因职业病或工伤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时,雇主不得按《劳动合同法》解除劳动合同。
    2024-09-13 849次阅读
  • 2024.07.27 91252次阅读
  • 在面对房产纠纷时,可考虑以下几个途径来妥善处理:1、涉及纠纷的各方当事人有权自由协商,以求化解分歧;2、若经协商未能达成共识,当事人亦可寻求中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调解;3、若以上两种措施均未奏效,则当事人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请求,通过司法程序予以解决。
    2024-09-12 1305次阅读
  • 2024.06.20 247312次阅读
  • 房屋产权问题可通过和平协商、仲裁、法律途径解决。各方应平等互惠调解,若失败可请第三方评判机构介入。若仍无法达成共识,可依据购房合同提交仲裁,若仲裁无果,可寻求法院援助保护权益。
    2024-09-12 1191次阅读
  • 2024.08.10 7291次阅读
  • 首先是以协商为主导进行解决,其次可以选择调解,也可以尝试使用仲裁或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如若这些方法都无法达成共识,最后的手段便是通过法律诉讼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在采取以上任何特定行动之前,应充分了解法律法规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各类程序和措施。
    2024-09-12 1487次阅读
  • 2024.08.28 889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