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商标 > 商标侵权有支付记录可减轻处罚吗?

商标侵权有支付记录可减轻处罚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2 · 1595人看过
导读:商标侵权案中,支付记录可能影响处罚程度。若被告提出未使用注册商标的抗辩,且原告无法证明商标近三年实际使用或因此产生经济损失,被告可免除经济赔偿责任。因此,支付记录等证据在此类案件中具有重要意义。
商标侵权有支付记录可减轻处罚吗?

一、商标侵权有支付记录可减轻处罚吗?

在涉及到商标侵犯案的法律框架内,有两个特殊情形可以使侵权方免于承担赔付责任:

即“注册商标未曾实际使用的抗辩”以及“证明产品或服务来源为正版”。

例如,当被告提出他们并没有使用注册商标的辩护观点时,如果原告无法提供证据来证明该注册商标在过去的三年内确实进行了实际应用,并且也无法证实由于该违法行为导致其额外产生任何经济受损的情况,那么被告将无需为此类侵权行为负起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四条

第一款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请求赔偿,被控侵权人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未使用注册商标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提供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证据。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过该注册商标,也不能证明因侵权行为受到其他损失的,被控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商标侵权有什么表现形式

商标侵权的表现形式有: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5.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商标侵权有支付记录可减轻处罚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更多#商标相关

  • 商标侵权案中,支付记录可能影响处罚程度。若被告提出未使用注册商标的抗辩,且原告无法证明商标近三年实际使用或因此产生经济损失,被告可免除经济赔偿责任。因此,支付记录等证据在此类案件中具有重要意义。
    2024-09-18 1017次阅读
  • 2024.05.07 1911次阅读
  • 要优化信用卡逾期记录的处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及时与银行联系,说明逾期原因并申请消除记录。其次,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逾期,也应在还款日前与银行沟通,并提供相关证明。最后,持续正常使用信用卡并按时还款,两年后良好记录可覆盖先前逾期记录。
    2024-05-01 950次阅读
  • 2024.07.24 1831次阅读
  • 不能。酒驾要分情况,如果是普通的酒驾,资料不会长期保留,如果情节严重构成了醉驾,就属于危险驾驶罪,是刑事犯罪,档案材料不能消除,是会有案底的。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2024-09-04 915次阅读
  • 2024.08.26 55125次阅读
  • 尽管存在现场抓捕的可能,但警方通常不会仅凭微信转账记录认定嫖娼。转账记录非直接证据,除非明确标注用途。需结合其他证据,如供词等。涉及卖淫嫖娼的,一般处十日至十五日行政拘留,可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2024-05-05 1366次阅读
  • 2024.09.08 5886次阅读
  • 致人轻微伤的,不会留下犯罪记录。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致人轻微伤的,一般属于违法行为,而不属于犯罪行为,不会留下犯罪记录。具体会对行为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4-12-20 1020次阅读
  • 2024.05.08 1335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商标最新文章

遇到商标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