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泄露举报人信息属于什么行为

泄露举报人信息属于什么行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5 · 1241人看过
导读:泄露举报人信息是违法行为,包括公开举报人个人信息和举报内容等。如果政府部门未采取保护措施导致举报人遭受报复,相关责任人将受到纪律处分,甚至承担刑事责任。保护举报人安全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严肃对待。
泄露举报人信息属于什么行为

一、泄露举报人信息属于什么行为

倘若政府部门中的某位工作人员恶意向被举报的相关机构泄露举报者的私人资料,那么这种行为无疑已经触犯了法律法规,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非法犯罪的行径。这不仅违背了保护举报人的相关规定,故意公开透露举报人的个人姓名、住址、联系方式以及举报内容等敏感信息;甚至还可能把举报材料流转至被举报者以及被举报单位的手中,从而引发进一步的风险。

另外,如果相关机构“本应该”制定出保护举报人安全的应对策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但却未能这么做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同样应该被严肃对待。一旦出现因为以上原因导致举报人遭受恶性反击事件,则对于那些对此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都将依据《检察院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罚。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构成犯罪事实,相关责任人也将会受到法律追究,承担其应有的刑责。

《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对职务犯罪举报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受理举报应当由专人负责,在专门场所或者通过专门网站、电话进行,无关人员不得在场。

(二)举报线索应当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加密码严格管理。专用计算机应当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未经检察长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查看。

(三)举报材料应当存放于符合保密规定的场所,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四)向检察长报送举报线索时,应当将相关材料用机要袋密封,并填写机要编号,由检察长亲自拆封。

(五)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

(六)调查核实情况时,严禁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除因侦查工作需要并经检察长批准外,严禁对匿名举报材料进行笔迹鉴定。

(七)通过专门的举报网站联系、答复举报人时,应当核对举报人在举报时获得的查询密码,答复时不得涉及举报具体内容。

(八)其他应当采取的保密措施。

二、泄露举报人信息属于哪种行为

政府人员故意向被举报单位泄露举报人信息,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违反举报人保护规定,故意泄露举报人姓名、地址、电话或者举报内容等,或者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被举报单位的,或者应当制定举报人保护预案、采取保护措施而未制定或者采取,导致举报人受打击报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对职务犯罪举报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受理举报应当由专人负责,在专门场所或者通过专门网站、电话进行,无关人员不得在场。

(二)举报线索应当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加密码严格管理。专用计算机应当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未经检察长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查看。

(三)举报材料应当存放于符合保密规定的场所,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四)向检察长报送举报线索时,应当将相关材料用机要袋密封,并填写机要编号,由检察长亲自拆封。

(五)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

(六)调查核实情况时,严禁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除因侦查工作需要并经检察长批准外,严禁对匿名举报材料进行笔迹鉴定。

(七)通过专门的举报网站联系、答复举报人时,应当核对举报人在举报时获得的查询密码,答复时不得涉及举报具体内容。

(八)其他应当采取的保密措施。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泄露举报人信息属于什么行为”,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证据调查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证据调查最新文章

遇到证据调查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