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诉讼时效中断的恢复情形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断的恢复情形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0 · 1843人看过
导读:诉讼时效是法定的三年期限,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及义务方之日起算。若法律另有规定,则从其规定。满二十年则不再保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诉讼时效可因起诉、请求等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的恢复情形有哪些

一、诉讼时效中断的恢复情形有哪些

向人民法院请求维护民事权益的诉讼时效时间设定为法定的三年期限。

然而,若法律仍有所规定,那么应遵循其具体标准履行。

诉讼时效的计算日期自当事人得知或理应清楚知晓自身权益受损及义务方之日开始起算。

此外,若是法律另有其他规定,也应按照相应法规执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权益受侵害之日起已满二十年,则人民法院将不再提供任何形式的司法保护,如遇特殊情况,需经过当事人提出的申请,人民法院方可依其自身意见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适当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后果

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时,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全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一般说来,因起诉或者申请仲裁而中断诉讼时效的,应自诉讼终结或者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裁决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权利人申请强制执行的,应自执行程序完毕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权利保护请求,经调处达不成协议的,自调处失败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调处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所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期限届满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因权利人提出要求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诉讼时效的,自要求或者同意的意思表示到达对方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诉讼时效中断的恢复情形有哪些”,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