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类 > 行政赔偿 > 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

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0 · 1194人看过
导读: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解读:遭受政府或行政机构错误导致的损失,须在损失后六个月内提出赔偿请求,此即诉讼时效。过期后,获赔难度大增。因此,一旦确认损失,应迅速行动,避免观望和侥幸心理。错过此期限将带来诸多不便。
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

一、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

关于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宜。

通常情况下,若您因政府或行政机构所施加的错误而遭受损失,欲向其索求赔偿时,务必在遭受损失后的六个月期限内及时提出请求。

此处所指的期限即是我们常提及的诉讼时效。

一旦这个期限结束,您再想获得赔偿必将变得极为困难。

因此,一旦明确自身因为行政机关的失误而蒙受损失,便应毫不犹豫地迅速采取行动。

切勿存有观望心态,寄希望于事情能够自行解决。

请牢记,这种侥幸心理实属不可取之举。

务必谨记,这个期限乃是铁律之所在,一旦错过将带来诸多不便与困扰。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行政赔偿诉讼适用的范围

行政赔偿诉讼适用范围如下所示:

1、原告是行政侵权行为的受害人。

2、有明确的被告。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是执行行政职权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相应的事实根据。原告提起赔偿诉讼,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诉讼请求,提供有关证据材料。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及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赔偿诉讼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赔偿诉讼管辖适用行政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

5、原告单独提出赔偿请求的,必须经过赔偿义务机关的先行处理,这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前提条件。

6、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起诉。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当事人提出赔偿请求的时效为2年,从侵害行为被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对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应当在赔偿义务机关处理期限届满后的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条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条

有本法第一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情形或者违反本编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网站地图

更多#行政赔偿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行政赔偿最新文章

遇到行政赔偿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