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违约金是指什么
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当事人有义务支付的违约金。
这类违约金具有显著的强制性质,不论双方最初签订的协议是否具体规定了违约责任,若任一方违反了协议内容,则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列出的标准履行相应的违约金支付义务。
根据不同的特点,我们将法定违约金划分为两大类别:
第一类为固定违约金,这是指法律法规已经对违约金的计算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
而第二类则为浮动违约金,这种情况下,法律仅设定了一个违约金的比例幅度,允许当事人在这个法定范围内自行协商确定具体的比例或者金额。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法定违约金与约定违约金的区别是什么
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虽享有相同之性质,然而两者之间仍然存在显著差异:
1.确定违约金具体数值的依据有所不同。
对于法定违约金而言,其数额确实定是基于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
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对违约金问题作出规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首先,法律明文规定特定比例作为违约金的标准。
当当事人违约行为发生后,可以依照这一标准计算得出相应的违约金金额;
其次,法律只规定了一个大致范围供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参考,具体数额可在合乎规范的幅度内自主决定。
反观约定违约金,其数额的确立则建立在当事人对违约金条款的协商基础之上。
只要法律并无明确禁止当事人在合同中设立违约金条款,他们便有权自行设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当事人不得滥用自行设定的权利,违约金的数额通常不应超过合同尚未履行部分总价款的上限,否则这部分超出限额将不受法律保护。
2.二者的法律效力有所不同。
若法律或规章制度已对此类违约金作出规定,即便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未能就违约金问题进行约定,当事人在违约后亦须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违约金责任。
反之,如法律并无对违约行为作出规定,且双方当事人亦未在合同中对此作任何约定,当事人在遇到违约事件时无需承担违约金责任。
同时需要注意,约定违约金须受制于法定违约金的约束,即在法律规定有违约金事项的前提下,当事人在法定违约金之外另行约定同类型违约金条款将被视为无效,违约方仍需按照法定违约金标准承担责任。
若法律仅规定有违约金的适用幅度区间,当事人可以在此范围内自由约定违约金数,但是只能在此区域内变化,若超出此范围,则超出部分无效。
至于低于该法定最低限额的部分,则会按照法律最低限额对应的标准计算补偿金额。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法定违约金是指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