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能随便收监吗

取保候审能随便收监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13 · 2041人看过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监视居住则为6个月。在此期间,公安机关不得中断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程序。只有在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时,才能解除相应措施,并需通知相关人员及单位。除非有法律规定的情况,否则不得擅自将取保候审人员重新收监。
取保候审能随便收监吗

一、取保候审能随便收监吗

从法律角度来看,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当事人,并不能随意被警方收押入狱。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之明文规定,选取保证人候审方式的最长期限不得超出12个月;而至于采用监视居住形式的最长期限则不得超出6个月。在执行取保候审或是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不能因此中止对该案进行进一步的侦查取证、起诉以及审判等环节。仅当公安机关依法认定不应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已经届满时,方能适时地解除前述措施,且这一变动必须要向取保候审人、监视居住人及相关单位进行告知。这就意味着,在没有依法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出现之前,任何部门都无权随便决定将已身处取保候审状态的人员重新收监羁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能随时再收监吗

在实施取保候审的过程中,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方出现任何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举止,亦或是存在其他法定状况,司法机构有权依规决定将其重新羁押。

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并非意味着可以随意地决定是否再次对被羁押者进行关押,而是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举例来说,倘若被羁押者涉嫌新近发生的犯罪活动,或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此前未曾察觉到的罪行;又或者是试图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工作,甚至是干扰证人提供真实证言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司法机关决定重新羁押的合理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上述要求应当及时审查,情况属实的,应当立即解除或者变更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而对于监视居住的期限规定则为六个月。在此期间内,公安机关不得中止对案件的调查、起诉以及审判等工作环节。唯有当事人不再面临刑事追责或者期限届满之时,方可解除相应的羁押与监管措施,同时需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士及其所属机构。未经法定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都无权私自恢复对被取保候审之人的监禁措施。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95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监视居住则为6个月。在此期间,公安机关不得中断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程序。只有在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期限届满时,才能解除相应措施,并需通知相关人员及单位。除非有法律规定的情况,否则不得擅自将取保候审人员重新收监。
    2024-09-02 1085次阅读
  • 2024.10.09 1221次阅读
  • 397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间,侦查、审判及检察程序不得中断。若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取保候审期满,应立即撤销措施并通知当事人及相关机关。取保候审旨在保障嫌疑人在非羁押状态下的法律程序,除非新证据出现或期满未撤销,通常不应对其收监。简言之,已取保候审者应遵守期限内的法律程序,除特殊情况外,不轻易采取收监措施。
    2024-07-10 928次阅读
  • 2024.08.30 1504次阅读
  • 470次阅读
  • 保证金在原则上不可以随意予以没收。通常而言,只有当被取保候审者违犯了相关的取保候审章程,比如未获执行机构批准即擅自离开所在地区,或妨碍证人提供证词、销毁篡改证据等等行为发生时,该保证金方有可能被没收。但凡案件告一段落后,被取保候审人员若无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那么原来所缴纳的保证金应予全额退回。
    2024-09-05 1419次阅读
  • 2024.10.09 1350次阅读
  • 32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