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户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关于个体户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运算方式如下所示: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其表达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关于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秉持的主要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即对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都应当视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如果不符合当期特性的收入和费用,即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能被认定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其次,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或者可以简化为:应纳税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等)×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户个人生产经营所得税的税率采用的是五级累计制税率进行计算,税率范围从5%到35%不等。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
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个体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于个人收入超出五千元的部分需按照相关规定缴纳税款。
在国家税收政策中,自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具体来说,个税起征点被设定为每月人民币五千元整,这是针对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所设定的。
在这个基础上,综合考虑每位纳税人每年的总收入,进行费用扣除后,即所得额;
然后再根据税法规定,从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中逐项探讨,最终计算出应缴纳之税额。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个体户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