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失信人员多少年以后可以自动解除

失信人员多少年以后可以自动解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7.26 · 25182人看过
导读:失信名单一般需要一至三年才能消除。被执行人若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期限为2年。若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或存在多项失信行为,期限可延长1-3年。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法院可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失信人员多少年以后可以自动解除

一、失信人员多少年以后可以自动解除

在一般的情况下,失信名单需要经历一年至三年后方可得以消除。

根据法定程序,被执行人若未能给出充分的理由就拒绝履行执行与和解协议,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一期限设置为2年。但如果被执行人采用了暴力或威胁方法干扰、抵抗执行工作,或者存在多种失信行为,那么这一期限可适当延长1至3年不等。当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执行法庭生效的法律文书所划定的内容,或主动修正其失信行为时,人民法院有权决定提前删去其失信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一)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二)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三)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五)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

(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

(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有纳入期限的,不适用前款规定。纳入期限届满后三个工作日内,人民法院应当删除失信信息。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六个月内,申请执行人申请将该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失信人员多久自动解除限制消费

失信个人或者企业一旦被纳入限制高消费名单,要想解除这种限制,其所需时间跨度可能需要一到三年。这主要是根据他们是否能够实质性地履行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所规定的应尽义务,以及是否有积极主动的行动来改变过去信用状况不良的错误做法。进一步来讲,如果失信被执行人表现出热爱法律、尊重司法权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并且真诚地纠正自己曾经的过错,那么人民法院就会酌情考虑将其从限制高消费名单中提前释放出来。

然而,如果失信被执行人仍然对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承担的义务冥顽不灵,并且存在着一系列的严重失信行为,则法院可以依法延长其限制高消费的期限,最长可以达到一至三年之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通常情况下,失信黑名单的解除时间需要一年至三年。如果执行对象没有合理原因而拒绝履行执行和解协议,他们将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期限设定为两年。但若是被执行人采取了暴力或威胁手段干预、抵制执行,或者存在多次失信行为,那么其期限则有可能会延长到1-3年。然而,如果被执行人能够积极地履行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或者主动纠正自己的失信行为,法院可以考虑提前删除其在失信黑名单中的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更多#判决执行相关

  • 365次阅读
  • 失信人员不能自动解除信用风险。解除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履行法律文书责任、与债权人达成和解或法院完成执行等。满足条件后,失信人员可向法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法院确认情况后,通常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若失信人积极改正,法院或会提前删除信息,但仍需当事人主动申请,不会自动消除。
    2024-09-05 1172次阅读
  • 2024.05.06 43253次阅读
  • 399次阅读
  • 失信名单一般需要一至三年才能消除。被执行人若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期限为2年。若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或存在多项失信行为,期限可延长1-3年。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法院可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2024-04-12 1009次阅读
  • 2024.07.25 2751次阅读
  • 429次阅读
  • 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通常不会自动解除,需在案件结案后由法院执行团队根据法律规定进行操作:一是完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二是与申请人达成并确认执行和解;三是执行终结或有司法裁定。法院会据此正式删除其信息。
    2024-06-15 1100次阅读
  • 2024.05.04 2649次阅读
  • 33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判决执行最新文章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