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缓刑能缓多久

取保候审缓刑能缓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9 · 1653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与缓刑不同。缓刑是法院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罪犯的执行方式,期限通常为1至5年,视罪行和悔过程度而定。在缓刑期间,罪犯若遵守规定,原刑罚可不再执行。两者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不同含义和适用条件。
取保候审缓刑能缓多久

一、取保候审缓刑能缓多久

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并不能与缓刑视为同等概念。其实际上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所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措施。相比之下,缓刑则是由法院裁定的一种执行手段,主要针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对于缓刑的具体期限,通常介乎于1至5年之间,具体时长将根据罪犯所犯之罪行以及其悔过自新的程度来进行判定。在缓刑考验期内,若罪犯能够遵守相关规定,那么原先所判处的刑罚便无需再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取保候审缓刑三年怎么算

对缓刑执行时长的界定,并非是从交付保证金以待批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取保候审阶段开始计算,而是应自被告人得到有罪判决并且其效力生效之日起进行计算。倘若在取保候审期间,罪犯遭受实际生命刑罚,那么这一段经历将不会影响他原本应当服满的刑期。需要明确的是,在法律上,保证金交付期间并不能用来抵扣刑期。而缓刑则是一项严肃的刑罚制度,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措施,与缓刑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区别,取保候审的时长与缓刑执行的时长无法相互折抵。

然而,当被告人由于取保候审而受到人民法院作出的有罪判决时,若其符合缓刑宣告的法定条件,便可依法获得缓刑的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系属于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强制性措施,与缓刑制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缓刑则是由法院针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所采取的一种执行方式,其具体的期限通常会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以及罪犯的悔过表现来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为1到5年不等。在缓刑的执行期间内,如果罪犯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那么原先所判决的刑罚便可以得到免除。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这两种制度各自具备独特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471次阅读
  •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与缓刑不同。缓刑是法院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罪犯的执行方式,期限通常为1至5年,视罪行和悔过程度而定。在缓刑期间,罪犯若遵守规定,原刑罚可不再执行。两者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不同含义和适用条件。
    2024-07-10 901次阅读
  • 2023.03.07 4105次阅读
  • 384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至三个月,极端情况可申请更长时间。取保候审和审判缓刑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前者是强制措施,后者是判决结果。取保候审期限视案件而定,审判缓刑则在案件审理后根据条件判决。两者无直接法律关联,不能从法条中推断出审判缓刑的具体时间。
    2024-09-02 1455次阅读
  • 2023.03.08 5548次阅读
  • 321次阅读
  • 取保候审与缓刑在法律上并无直接联系。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措施,确保嫌疑人不逃避司法程序;缓刑是刑罚执行方式,法院根据罪犯情况决定在一段时间内暂不执行刑罚。缓刑适用需满足多项条件,如犯罪情节轻微、悔过态度明显等。取保候审期间的表现虽可能影响缓刑判决,但非决定因素。最终是否缓刑,需综合案件事实、情节及法律规定判断。
    2024-09-02 1081次阅读
  • 2023.03.03 2192次阅读
  • 33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